在观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后,引起了我的强烈爱国热情,回看那场深处水深火热的人民同胞,那场充满悲痛的苦难似乎还在眼前,那年的伤疤好像还在大地上,那年的血,好像还在眼前,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二十世纪初叶,革命成为时代潮流。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1911年11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这是辛亥革命的开端,在10月10日晚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武昌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是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的历史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先生建立并积极扩大革命党组织,奠定革命的基础,与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党人论战,扩大革命影响,积极准备并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其中我最为深刻的事情是孙中山在从事反清革命和武装斗争的过程中,受到清政府的严令缉捕,一些国家也对他实行囚禁和驱逐。
比如,1896年清政府驻英国公使馆将孙中山囚禁于使馆内,准备用船将他运回国内,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孙中山伦敦被难”;1904年,孙中山抵达旧金山,清政府驻旧金山总领事说动美国当局,以护照问题为借口,拘禁孙中山;1907年,孙中山受到日本政府的驱逐。这些都没有销磨掉他的斗争意志。但令他不安的是,同盟会内部出现了重大分歧,章太炎、张继、宋教仁等人甚至因为经费问题对孙中山大肆攻击。
在这个极端困难的时期,他仍然孜孜不倦地策划筹款和起义准备。1911年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他来到旧金山,成立筹饷局,又亲自到美国各地筹集经费。他预见到起义的胜利即将到来,满怀信心地说:“吾党无论由何省下手,一得立足之地,则各省望风归向矣。”
现重温当年之事,仍然令人心生敬畏。时至今日,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不但在革命年代或战争年代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即使在和平建设的年代也散发着强大的魅力,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和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而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美好憧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我们的生活方式与以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切还得感谢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奋斗所做的付出,请先辈们放心,我们定不负韶华,不负青春,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为祖国效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请先辈们放心,请党放心,强国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