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承认朝鲜独立(放弃中国的宗主国地位),中国从此失去了朝鲜,而日本事实上得到了朝鲜。
二、割让台湾全岛、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台湾和澎湖成为了日本的领土,如果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是盟国四大主力,也许这些地方就永远成为了日本,而台湾人也就成了日本人。
三、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这2亿两白银,相当于日本4年的国库总收入,而中国人则要几年不吃不喝。日本谋求称霸亚洲,正需要钱的时候,中国送了一个大礼包。人家刚要睡觉,我们送了一个大枕头。
四、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沙市在湖北,重庆在四川(当时重庆是属于四川的),日本的魔爪伸进了中国腹地的长江中上游。
五、日本可以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自由居住,日船可沿江驶入上述各通商口岸。
自此,中国除了战争损失,又失去了两亿两白银,使得中国元气大伤,更使日本一举获得相当于4年国民总收入的白银,实力急剧扩张;而中国不仅失去台湾、澎湖,不仅失去两亿两白银(这还只是本金,不算利息),连满人的龙兴之地都被日本割去。难怪光绪在签约的时候绕殿疾走,再三不肯签字,不肖子孙丢了东北,这让列祖列宗们情何以堪啊!
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几乎一口吃成了一个胖子。这下,几个看热闹的强盗红了眼,做仗义状跳了出来,俄、法、德要求日本把辽东半岛还给中国。
三国干涉还辽并不是因为他们对大清帝国的仁慈和友善,因为这三国和日本一样,也是强盗。
俄国不想让日本吞并辽东半岛是因为他把辽东看成自己的地盘,法国支持俄国是因为他是俄国的盟友,德国反对日本进入辽东是因为德国属意胶东半岛,不想在自己的势力范围附近有一个强大而贪婪的日本。
面对实力强劲的俄法德强盗联合体,日本人转瞬完成了从爷爷到孙子的华丽转身,答应还辽,他们的政策是:对俄、法、德三国退步,但对中国寸步不让。
于是,日本表示,愿意遵从三国的建议,放弃对辽东半岛的占领,但前提是中国必须支付三千万两白银的赎辽费。
对清廷而言,辽东半岛失而复得,已经欣喜非常,至于在两亿两白银的基础上,再多三千万两,最多是再多还几年债而已。况且,辽东半岛已属日本,如今重回中国,付人家些许费用倒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也算是合乎情理。
李鸿章回国后,一直滞留天津“养伤”,同时催促办理三国干涉还辽事宜,等这些事情全部办完,于8月底回到北京时,他突然发现,这时的中堂大人,已经成功地荣膺人民公敌。
光绪皇帝召见他时,首先例行公事地慰问他的枪伤是否愈合,接下来就是严厉的指责和义正辞严质问:身为重臣,这两亿两白银到哪儿去筹?台湾割给日本,失不失民心,伤不伤国体?弄得老头子极其郁闷。
之后,全国的报章几乎将矛头一致对准李鸿章,新闻工作者们争先恐后地声讨这位当朝首辅,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倒李运动”。
至于言官清流们的指责,更是家常便饭,御史们纷纷上书,罗列李鸿章可杀之罪。于是,攻击李鸿章成了一项流行时髦又娱乐身心的政治游戏,谁不攻李谁就不爱国,一时间,痛打落水狗李鸿章运动蔚然成风。政敌翁同龢更是不止一次地怂恿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将李鸿章撤职查办。
甚至连位列下九流的戏子都加入了讽刺挖苦李鸿章的行列,据说昆曲名丑杨三去世,有好事者写了幅对联影射李鸿章: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这个故事有不同的版本,有对此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查找,资料琳琅满目,仔细查找必定功不唐捐。
从誉满天下到谤满天下,李鸿章终于体会到了他老师曾国藩当年天津教案之后那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感受,所不同的是,曾国藩脸皮薄,天津教案之后仅仅一年,曾文正公就郁郁而终;而李鸿章脸皮厚,“好死不如赖活着”,李鸿章这样勉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