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微信删了几个人,本来打算再删一个的。那人之前朋友圈把哥屏蔽了,准备删人的时候发现居然取消屏蔽了,好神奇的事情,有鉴于此,就没有删。
微信在中国的普及率实在是太高了,基本上用智能手机的人必用微信。据我观察,在一些偏远的地方,人们也用微信玩的不亦乐乎。以前被拉入一些微信群,每天产生大量的聊天记录,根本无暇顾及,索性退掉了一些。有时候微信发一条信息,半天收不到回复。这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方正忙,确实没看见,第二种就是对方看见了不想鸟你。虽然现在已经足够淡定,有时仍免不了些许抓狂。从沟通效果看,能量从低到高依次为:文字->语音->面谈。文字聊天,隔着一层互联网,总有一点冰冷的感觉;而语音虽然可以听见声音,却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还是面谈的好。
最近还证实了一个bad msg。听到别人说出的时候,没什么伤心,反而是一种解脱的感觉。这感觉就像考试之后一直担心我TMD会不会挂科啊,结果答案出来了,挂了要补考,终于安心了。今年,各种bag msg,good msg齐飞,应接不暇。有些事情有征兆,之所以没有撇下是因为以前吃过轻易放弃的大亏。丘吉尔说Never give up,而当事情已成定局的时候就要接受事实。事实有时很残酷,然而唯有面对它,接受它,才可能超越它。任何拒不接受事实的做法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罢了。
人生就好比一条溪流。最初只有潺潺细水,而后各种水流交汇,不断发展壮大。最后是发展成湖泊,还是江河,还是大海,不仅要看水流的意志,还要看周遭环境造化。
韩非子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溪流要保持清澈活力,必须不断流动。同样,人在成长过程中会认识很多人,会跟一部分人成为朋友,这部分人就走入我们的生活当中。成为我们人生的一部分。至于这部分比例有多大,得看天地造化。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每认识一个朋友,就跟ta建立了链接。随着链接的增多,必定有一部分没法及时响应,会成为无效链接。无效久了就会转变成死链接。这就是一个人走入我们生活,再消失的过程。总有那么极少数人,自从建立链接之后,一直保持连结状态,从未远去。
虽然产生链接的原因五花八门,但是三观是重要一个。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此乃箴言。然而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变化是永恒的,每个人都在变。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人从熟悉变陌生了,再也没法回到从前。于是分道扬镳,各走各的路,这没什么不好。每个人都忙着给自己的人生蓝图抹色添彩,哪有空和陌生人瞎扯淡。
用2014年写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