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是大部分人都有的感受,也经常看到这样的提问。无助无奈。其实是个方法问题。
很多人找不到方法,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有人很容易放弃,觉得读了也没什么用。我来说说我这一年里读书的感受,从输入到输出的一个体会。
我是一个特别喜欢读书的人,从上学的时候一直到现在。几乎每天都会多多少少读书。睡前阅读是最基本的,平时也会实时的阅读,听书。那时候也有过类似的困惑,读了好像又没读,不知道读到哪里去了。
直到今年和书友们一起参加线上的阅读分享,线下的学习分享,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到之前看书,学到的东西没有记住或者没有运用。
看过了也就看过了,留存下来的其实很少,那分析自己的问题,最直接的回答就是只是在输入,没有输出,所以只是没有内化知识点,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忘掉了,在某个点听别人讲起又好像知道,但是也讲不出来和个所以然。也就是说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也就读觉得读了没什么用。
周内阅读分享,我们每天都会读两三个小节,差不多10~15页的内容,然后自己做笔记,或者不做笔记,列提纲,找关键词,或者思维导图,随自己心意做,没有限制,拓展其他知识,包括有的知识点自己在实际生活中是怎么用的,是怎么样践行的,遇到问题是怎么样去处理,以前怎么想的读了以后有什么启发,触动,好像,身边有什么案例等等。
比如说我们在读到《掌控》这本书,关于饮食的章节,我们就会对标自己的饮食有没有做到健康,营养合理搭配。有没有暴饮暴食啊,偏爱高能量的食物,情绪不好,压力大的时候控制不住嘴巴或者喜欢吃夜宵,喜欢吃油炸类的食品,还有喝水量够不够,喝饮料,咖啡多不多,有没有吃垃圾食品,早餐有没有按时吃,晚餐有没有控制食量等等。
都会根据书中的内容去对标自己的生活习惯,一些我们认知之外的知识,大家一起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样所读所学的知识跟生活链接,就容易吸收,容易记住,尤其是在践行的时候,就很明显,书友们最近都开启了锻炼模式,做大拜的,跑步的,打球的,室内运动,原来正在进行的,重新调整姿势,拉伸动作,都有一种无形力量在增强和影响。
这是关于线上的一个内容的分享,输出之后大部分内容是可以内化的,而且也比较容易记住,很容易就变成自己的知识,活学活用。
那对于线下,我们是每周两次的定期组修,组修的过程中根据书里面的问一问,想一想,辨一辨的内容逐条往下过,比如针对这个内容,书中是怎么样讲的,我是怎么样想的,我在生活中是怎么用的,我能不能接受,我有什么看法?
辨一辨的内容,针对同一个观点,大家讲不同的看法,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人做主分享,其余的人挨个儿来补充不同的观点,这样一圈儿下来一个问题也就得到了多维度的解答,分析,而且针对同一个观点,大家都有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感悟。
一个题目可以拓展到N个观点,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去说自己的观点,相当于每一个人出一个主意,那是不是相当于每一个人想一个办法,那N多个人就有N多个办法,这样对解决问题,就有了比较宽的思路,同时也会引发我们的深度思考,因为要逐条去过一遍,要特别仔细,不能跑题,要扣书中的内容,关键词句。达到了回答问题的精准。
最后还要做总结,这样做下来之后,再返回来去读书的时候,你就发现你的总结能力,提炼能力,做思维导图的能力就变强了,而且会发现比原来更会读书了,而且更能沉浸式的读下去,也更容易引发思考,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收获。
所以说大家在读书的时候不要觉得读了没有用,你可以自己去录一些视频,比如说你今天学到什么知识点好,你可以把它录下来这。做一个小视频,有什么想法,激发了你的什么兴趣,或者你特别喜欢的美文,经典的词句都可以做出来,这是一种,还有一种呢就可以分享给家人,孩子,还有你的朋友,同事,比如说我们在等电梯的时候,我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顺便就可以,哎我今天在书上看了一个什么什么内容,就跟大家一起去交流,这个也是一个方法,还有一个自己可以做啊,做笔记或者是写日记的方式,有的人呢就喜欢每天写说说或者写日志,都可以随时的记录下来,把你的观点,想法,感悟记录下来。
其实学习记录下来也是一个很好的积累,同时也就是输出倒闭输入。加深了读过内容的一个内化。
所以说大家不要担心,你说读了那么多书没有用,其实我们只要及时的输出,活学活用,学以致用,我们读过的内容,我们看过的书,我们走过的路都会滋养着我们,使我们变得更加的优秀。
有句话说每一步路都不是白走的,所以我们的每一次阅读,每一次分享都是在提高自己的认知。使自己进步,使自己变得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