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的魅力就是让人时而激愤时而悲伤时而犹豫,歌词直抵内心。今年看了一部民谣综艺,听了一场万总钟叔和马条的演唱会,重拾了民谣的情结和爱。很多年前听的低苦艾“兰州兰州”,后来听宋冬野,再后来赵雷。以歌词为主要的听歌首选,很少去因歌手而听歌。多年前就是APE的常客,主理人虽然热爱音乐但却因烧一手好菜而闻名圈内外。常常见到老狼叶蓓南京市民出现在大管那。
APE歌手李思源演唱的那首《御道街21号》作词的据说也是南京的一个叫“巫婆”的女孩,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循环着听最多的一首歌,唱的是那个时候青春岁月,也是蜗居城东光华门的一段不短的奋斗时光。
后来大管因病关了APE,南京就少了比较好的民谣吧,大管病愈一段时间又在珠江路附近开过一家私房菜,可惜现在也关了。后来大管也没有了消息。每年的端午他的粽子都要排队预定,他的朋友圈最后时间是在21年4月,发的信息也是为他的柯基寻找有缘人,因为他生病导致失眠不再适合养育。
昨晚朋友组局寻一家天台民谣吧,他最近在南京寻摸了好久都没有找到喜欢的。下午橙黄的暴雨警报让我们取消了活动,结果下午六点多,我说城南没有下这么大雨,天又晴了。于是又临时重新发起,大家聚在夫子庙的“层楼民谣现场”。地点很好找,大牌坊一进来集市左拐然后巷口右拐,但也不是太好找导致我两个南京本地朋友居然绕了一大圈,何况又是在一家酒店的顶层。
有风吹着,暴雨后的夜晚还是很舒适的,居然弯月挂在半空。下午的一场暴雨压下了不少暑天的燥热,空气流动着清新的雨后余汽。风不知道从哪方吹来,拂过皮肤一阵凉气,吹的天台的小霓虹灯敲打着作响。我是第一个到的,人不多,歌手有一搭没一搭唱着,间隙和围坐身边的女孩子聊几句。
朋友们到的时候天台上坐满了,歌手换了三轮,最后是老板上场。我喝的长岛冰茶,朋友点的威士忌。上脸很快,感觉到整个脸庞发热,尽管我自己看不到但我想一定是满脸通红吧。有些微醺,听一些歌又有些悲伤,在平时这些都是掩藏在忙碌的工作中,掩藏在各种吃喝玩乐里。安静下来的时候,尤其又有点微醺,听着那些歌词会想起很多事,很多人,那些在你的生命中曾经走过的,停留过的人。他们轻拂衣袖远走,连背影都没有留下,却在我的心底凿下一些洞孔,慢慢腐朽着这具并不是太健康的躯干。
“今朝有酒今朝醉啊”,我突然振奋着挺腰拔背,朋友笑我。“今天我读了一本特别丝滑的书,写的简直太好了,我很难得读到一本掩卷后会让人很开心的书啊”。我又跟朋友分享。说的是阿特伍德的《浮现》,她描写的自然与意识流,简直就是行云流水的丝滑。
夜归,弯月不知道去了哪里,深夜街头还有不少行人,我想着,也许一步一步往前熬,这就是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