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街子印记

  山幽林秀青城后山凤栖山下,水清石净的味江河畔,站在4棵一字排开、据说有千年历史却生机盎然的古银杏旁,街子古镇就在此默默地隐藏了千年,自是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恍惚,街子古镇离我是这样的近,而又那样的远……

  传说这4棵银杏是唐末“一瓢诗人”唐求亲手所植树,唐求,隐居味江(今街子)而拒入仕途,人称“唐山人”。唐求写诗每有所得,随手写下,捻成纸团,投入葫芦中,未曾示人。至晚年,将诗瓢(瓢,即葫芦)投于味江中漂流而去,且祝愿说:“兹瓢倘不沦没,得之者始知吾苦心耳。”有人幸运的捞起他的诗,遗憾大部分已被水浸,仅存34首半,在《全唐诗》中自成一卷,因此时人称为“一瓢诗人”。唐求早已不在,可是这4棵虎踞龙盘的古银杏,静静的伫立千年,依然见证着人间的生死荣辱,还有街子的成败兴衰:五代时名“横渠镇”,后蜀设永康县;历史上几度兴衰,至万历四十二年,昔日繁华的古镇只剩下味江边上的河街子,从此这里便被叫做“街子场”,一直沿袭至今……

  银杏旁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的字库,沿自古人“敬惜字纸”之风、“惜字得福”之说,而采用砖石中空结构、六角五级攒尖楼阁,阁尖悬挂着风铃,与常见的佛教宝塔基本一样,是专门收存和焚烧字纸的专用设施。使人伤感和遗憾的是:在5。12大地震中,字库遭到严重破坏,现在仅剩下面四级,字库塔身多出开裂,外壁浮雕刻绘山水花草也斑驳难辨,虽然外围用钢管进行预防性保护,但并没有进行实质性受力支撑,字库依然不减高耸入云的磅礴气势,这也昭示着街子人崇文尚雅的精神追求永远不倒!字库上面的铃铛依然迎风而鸣,仔细倾听,就是在吟诵着一遍又一遍的唐诗……

  我想:就算字库倒塌,那种精神也会永存……曾在《唐诗宋词》个人文集里有幸读“文与心同”的文字,她的文字淡淡的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却饱含了对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释然,将“文字可以暖心”融入质朴的文字,使人可以在喧嚣的尘世间与心灵静静的对话……尽管《唐诗宋词》个人文集早已关闭,但大家都记着她那散发着温润光泽的文字,这与街子古人“惜字得福”之说竟然如此近似,这都是源自对文字的无限珍惜和崇尚吧。

  漫步在布幌店招招展的青石板街面上,“汤麻饼”、“木器”、“铁器”……随着缓慢的脚步向后缓缓退移着,这些店铺大多属于本地农村劳作工具为主,并没有太多的所谓“旅游纪念品”店铺,也没有什么吆喝叫卖声,守店的大多都做着各自的事情,有顾客进入店内才热情的招呼……街上人很多,却感觉不到喧嚣,一切平静波澜不惊,恰如想想中的味道。

  已经不能揣测唐求时候的街子到底怎样,现在的街上古色古香的建筑基本最早的也只建于清末民初,大多数是双层、吊楼、沿廊,于商贸、居住为一体,青瓦覆顶,窄檐立柱,简洁朴素,没有复杂的雕梁画栋,也没有斑驳脱落的衰败。街上不时有一口口石制“太平缸”,缸中装满清水,在古时主要用于防火取水点,现在大多数都侍养着水草、锦鲤等,“太平缸”外面一般浮雕着小桥流水、花鸟虫鱼,栩栩如生,由于石材材质松软,有的缸外因潮湿而长满了苔藓、蕨类植物,显现点点生机……房檐下的街溪沟内,清澈的流水年年岁岁不停的缓缓流淌着,随处可见一盆盆兰花肆意的疯长,“家家清泉流,户户兰花香”竟表现的如此淋漓精致,更显示了街子人民的质朴与淡然,听说一年一度的兰花交易,依然延续、见证着街子旧时的繁华……(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一个身材矮小且有些佝偻的卖字老人,和其他商家一样,他并不与顾客多余的交谈,专心致志的用自制的大毛笔沾水在石板上写着苍劲有力大字,与其说在卖字,还不如说是他只是对文字的珍惜,而用他的行动为街子装点着古韵……

  走过350余年不曾干枯、依然清澈甘甜,却不再担任饮水、防火取水功能,仅供人凭吊想念的八角井,就看到街子重要标志建筑——古戏台。古戏台采用颇为壮观的九脊顶歇山式屋面,浮雕石壁,吊脚楼柱,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建筑文化和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化根基,戏台中央有京剧、旦角脸谱,虽然此刻已经没有热闹的戏曲表演,但依稀听到那抑扬顿挫的唱腔响彻街子每一个角落……最值得人深思和感悟的当数戏台两边的对联:

  帝王将相佳人才子登台可见,

  惊天动地离合悲欢转眼皆空。

  古戏台继续向前延伸50米左右,穿过廊桥,经过疏散的民居院落,唐求的雕像隐藏在一片高大的楠木林中:右手手执诗瓢,昂首伫立江边,而不再顾及身旁刚刚访僧问道、寻师会友而骑归的青牛,放佛正专注吟咏他刚刚写成的一首绝句……有其诗友李洞的诗可以见证:“长须垂似发,席帽见皆疑。醉眼青天小,吟情太华低。”癫狂不羁、惊世骇俗之态可见一斑。身后就是清道光年间建成的“唐公祠”,殿堂高悬“修到梅花骨亦香”的匾额,门两边有一对联:

  大雅名千古,

  伊人水一方。

  走进“唐公祠”,里面介绍着唐求隐居生活的一些概况,当然他那34首半绝句最引人注目,看一次就记住了却不知确切释义的那半首诗:

  恰似有龙深处卧,

  被人惊起黑云生。

  唐求雕塑前就是横跨味江上的御龙桥,御龙桥全长60。3米的索桥,旧时主要通往青城外山、青城后山及街子屏障凤栖山的重要通道,凤栖山也是青城一百零八景之一,街子自古就是“凤凰来仪”的风水宝地。桥下水流湍急,虎啸龙吟、怪石嶙峋,寒气生生……桥两头分别建有三叠檐牌楼,顶塑造的川剧人物、情节栩栩如生,还有一对矫健的石狮日夜镇守着大桥!走过桥就可以到凤栖山古寺,但由于时间在街子逗留的时间太长,不曾成行,古寺美景仅从“古寺西川第一天,神今庙古万般全”的历史诗赞中臆想……

  街子古镇就这样匆匆掠过,处处展示着古镇的遗韵和古镇居民的井然生活,没有丝毫因5。12地震留下的阴霾……我却依然羡慕千年前的唐求,还有他笔下的山水:

  深山道者家,门户带烟霞。

  绿缀沿岩草,红飘落水花。

  半庭栽小树,一径扫平沙。

  往往溪边坐,持竿到日斜。

  可是,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唐求早已不在,唯一不变的是这里不加修饰,自有“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的自然山水……但是,对于来自喧嚣浮华尘世的我来说,这样的山水虽然可以短暂使我精神回归朴质,但仅仅是一瞬间,因为街子还是离我太远太远,也许应该更确切的说,我离街子太远太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8,858评论 6 50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372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5,282评论 0 35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842评论 1 29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857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679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406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311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767评论 1 31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945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090评论 1 35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785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420评论 3 3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88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101评论 1 27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298评论 3 37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5,033评论 2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