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断舍离,是在听易效能100讲时。虽然在那之前也曾经听到过看到过这个词汇,但并不觉得它跟我有什么关系。而且在明白断舍离的概念之前,我一直不认为自己不会断舍离,相反我认为不舍得扔东西是一种美德,一种中国自古就提倡的勤俭节约、珍惜一草一物的美德。
我绝对是个继承了无数中国优良传统的贤良淑德的女性,勤俭持家、吃苦耐劳。所以在我家,每看到老公扔一件东西,我就会心疼半天,唠叨半天,埋怨他不珍惜东西,啥都敢扔,我甚至讥讽他,说他也没用了,怎么不把他自己也扔了呢。老公也总是不满地与我争论半天,说哪件东西几年没用过了,哪件东西放在角落里落了多少层的灰。
在试着去了解了这个词汇的含义后,我才明白原来我这种思维根本不是什么勤俭节约,也不是贤良淑德,而纯粹是对事物对环境的一种拎不清的心态。我这种拎不清的心态总是从物品本身的价值出发,这件衣服还新呢,扔了多可惜,那个以后可能还能用得着,哪个都不舍得扔,以致家里的杂物越积越多,家庭环境也越来越乱。而断舍离告诉我们,要以我为出发点,只有我需要的才是必须的,只有适合我的才是要留下的,我不需要的不适合我的就要舍得扔掉,要么就送给需要它的人。事实上也是你现在嫌弃的东西以后也很难去喜欢,这样的东西放在家里除了占地,除了让它落灰也没有其他用处了。现在人们都崇尚极简生活,崇尚活在当下,不收取于我没用的东西,这样才能让自己处于宽敞洁净的空间,保持心情愉悦,清清新新地过活,干净利落地做事。
于我来说,除了家庭生活中不能够断舍离之外,在人情世故中要做到断舍离也是个大问题。大概你不舍得扔东西跟你在人情世故中不好意思拒绝人,不能维护自己的界限的心情是一样的。我就经常受此种人际关系影响,搞得自己总是很痛苦。明明不是自己的事情,但是别人来求帮忙,却又不好意思拒绝,一定会咬着牙答应下来。当然在帮别人完成事情的过程中心里也充满了不满,一边做一边暗暗抱怨,结果也可想而知,做的效果也好不到哪去。我怎么是这样一个人呢?
我这样的性格缺陷不仅影响了自己的事情,也常常把孩子的事情搞得一团糟。这个周末,我家可谓是过得一团糟。周六上午孩子上课外班,下午参加足球比赛,作业几乎没顾上写。本来计划周日好好把功课复习一下,上午先上了一个小时的课外班,回到家正在写作业,一个同学妈妈发信息要带同学来家玩,人家都说来玩了,怎好意思拒绝人家呢。于是两个孩子一下玩了一下午,天黑了才收工。吃完晚饭,我赶紧催孩子补作业,结果孩子写着写着就睡着了。怎么办呢,那就先睡觉吧,第二天早起再补。第二天早早把孩子叫起来,先改昨天晚上的错题,再补其他的,本来就不愿起来,起来还要被催着写作业,孩子一肚子的气,临了还是有一项作业没做完,只能去学校挨批了。为此,我愧疚得要命,发誓再不能这样害人害己了。
断舍离,我继续践行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