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最近重温了电影《中国合伙人》,被影片开头这句话所吸引,萦绕在脑海中久久未能消散。我的梦想是什么呢?我好像没有梦想了。一直以来只是按照规定路线度过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努力考个好成绩,因为会让父母开心;努力考个好大学,因为会让父母放心;努力找个好工作,因为会让父母安心!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好像都从未想过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那些喊在耳边的大理想、大追求,在“关键时刻”立即变成了泡沫。看完电影之后,竟有些伤感与彷徨。
成冬青,高考失利两次的农村孩子,不甘生活在小村庄里的他,拼尽全力走进了大学校园;不甘被同学嘲笑说他讲的是日式英语,秉烛夜读坚持读完了800本书;遇到喜欢的人,也能不惧病魔勇敢追求;签证屡次被拒依旧能大声地对签证官说“I love my country”;被学校开除后可以另辟蹊径开始培训教育。看到这里我就已经觉得他很了不起了,他可以爬遍电线杆张贴培训广告,可以在没有一桌一椅的情况下,组织同学们在肯德基里上课。看似是那个需要他辅导英语的学生阻止了他回农村的脚步,但更多的是他内心对“出人头地”的渴望,不愿回到农村对着庄稼讲英语。正如影片中说道:“一个人迫于无奈之下的选择,往往是对的,成功者只是不约而同的配合时代的需要”。也许是时代成就了他,但更多的是他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带着他一直前进,他的这种不服输的拼搏精神感染了越来越多的学生,他自诩是一个“失败者”,以自己的失败经历鼓舞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反观现实,没有多少人能够拥有猛晓骏那样的家庭,也没有多少人能像王阳一样豁达幽默风趣,大多数人都只是成冬青而已,可是太多人的梦想止步于口头,那种满腔热血要跟上时代潮流的必胜信心,最终被内心那个时不时冒出的退缩想法逐渐击退,最终也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成为成冬青。
以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可能对成冬青的关注更多一些,毕竟“出身”更加相似。但是这一次,我仿佛在孟晓骏身上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曾经那么骄傲的一个人,那个大谈梦想要改变世界的人,美国归来之后却变得无比消沉,失去了梦想,失去了年少轻狂,渴望尊严与成功。这个世界,把那个时代最骄傲的人,游的最好的人,沉了下去。但庆幸的是,消沉是短暂的,在好朋友的陪伴下他走了出来,并且走的越来越远。
可是又有多少怀揣梦想的人,在经历过社会的“毒打”之后,带着梦想逐渐沉入了海底,再谈起梦想,也只能苦苦一笑。曾今的我,看到这样热血的故事,内心无比激动沸腾,心里呐喊着他们是榜样、是标杆、是我志向要成为的人啊。曾今的那些大理想、大追求,看似是向“那些关键时刻”所妥协,但实际上也许是被自己害怕失败的情绪所击败。反观现在的我,就像一条“咸鱼”一般,没有大志向,只想认真做好自己手头的事情即可、即可!梦想并不一定要轰轰烈烈,平凡生活中小小坚持也许是最抚凡人心的。
写到这里,似乎突然间不再纠结自己有没有梦想了,踏实做好自己的事情也许是当下最重要的,可以为别人的成功欢呼,但不必要被别人的成功所感动、所裹挟,也许永远做不了成冬青,但是做自己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