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读书群里正好在探讨一个问题,声称现在读书的人非常少,我想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很多人并没能从读书中收获乐趣,相反,却仅仅将它视为一种学习的手段。久而久之,这样枯燥乏味,耗费意志力的过程,自然让人心生厌倦,难以坚持下去。但正如毛姆这本书的名字一样,阅读是一座精神的避难所,如果利用得当,它能使我们收获巨大的安全感和舒适感。而如何让阅读充满乐趣。这正是毛姆在这本书的第一章,所阐述的重要问题。
01/阅读是一件很随意的事
除了校园里那些必须学会的科目,以及不得不去看的工具书,很多情况,我们需要意识到,其实阅读是一件非常随意的事。它的随意具体体现在:
①书目选择可以很随意,你没有必要非要去选择那些艰深难懂的“经典名著”,而是应该选择一本看得下去的书;
②评价一本书可以很随意。这里的随意并不是只胡言乱语,而是说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对它进行评价,一本受亿人拥戴的书,你也可以保留自己不喜欢它的看法。
③阅读时间可以很随意。读书不是任务,没有必要强迫自己什么时候必须阅读什么书,你可以随意选择阅读时间,在任何你觉得方便的时候,同时可以不必拘泥于一本书,一起阅读很多本也没关系。
④章节阅读可以很随意。你无需按照一本书的顺序,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阅读。现实证明,为了字数也好,出于不安也好,恋于文笔也好,很多作家都会在自己的书里写上很多没什么用的“废话”。对于这些东西,强行阅读往往会影响我们对书的理解,耗费我们对书的耐心,所以不如跳过去。同理也就是说,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一定选择原著,很多经典的删减版已帮我们做了这样的工作,读起来往往更好。
02/学会辨别一部小说值不值得看
如何不受“经典”外衣的蛊惑,去寻找到真正适合阅读的好小说,对于很多经验较少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们往往在那些并没什么质量的书上,耽误了大把的时间,耗费了大量的热情。而毛姆为我们总结的“好小说应该具有的特性”,没准能够帮助我们进行甄别和筛选。
①主题能引起广泛的兴趣。一方面,它能使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感兴趣,另一方面,它需要能引起人类长久不衰的兴趣。
②故事要有说服力和条理性。开端、中间和结尾,这是故事不可或缺的三个环节,结尾需要是开端的自然结局,同时事件发展要有可能性、自然而然,且有利于主题。
③人物要有趣。这很重要,人物是故事的核心,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助力,一个没有吸引力的人物,必定只能发生一些普通的故事,永远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④语言。首先,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特点,这是让小说显得真实可读,以及人物更加鲜活有个性的关键一环。其二,对话要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而非杂乱无章,或者只替作者说话,而不替人物自身说话。其三,叙述要生动简洁,切中要害;文笔要能体现作者的文化素养,风格要与内容相匹配。
⑤引人入胜。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无论一本小说写得多深刻,如果它的人物、情节与主题不能吸引读者阅读下去,那么小说的价值就无法体现。而引人入胜,是小说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03/我们要不要看畅销书
在《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里,毛姆提到了关于“畅销书”的观点,我十分认同。
当前很多人排斥畅销书,认为畅销书大多是经过炒作炒起来的,往往没什么营养和内涵,不值得一看。相反,那些“经得起时间沉淀和淘洗”的“经典”书,才是值得我们花时间去看和研究的书。毛姆对这一观念不予认同。
一方面,一本书能够畅销,是有它的理由的,至少说明它有潜在的读者,也就是说,这本书的内容在公之于众之前,就有它的市场需求,而炒作也好,宣传也罢,无非是将它带给更多的人,让需要它的人得以发现它,而不会改变这本书是否受欢迎的本质。
另一方面,许多知名作家的经典作品,也都是事先经过炒作才得以被人熟知的,比如毛姆自己就曾经用过这种方法,许多伟大的作家,如毕加索,也是这样被熟知的。简而言之,任何成名作家在成名之前,必须是畅销作家;而任何经典作品在成为经典之前,也必须是畅销作品,少了这个环节,再好的作品也将得到尘封,无法被人知道。
因此畅销与否,并不能从根本上说明一本书的质量,最重要的判断方法就是,这本书的主题以及内容,是否符合你的阅读要求。所以完全无需在意那个是否“畅销”的名头,只要它对你有吸引力,那就是正确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