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一进立冬到冬天。
西风呼呼刮,树叶已落完,结了霜,下了雪,王金庄人还在过秋天。从七月立秋开始摘椒,到十月立冬打完黑枣,秋天才真正结束。
02
到了霜降,各样果实都成熟了,唯黑枣还是黄皮蛋,它要经受寒霜的炼狱,在冷风瑟瑟中炼出自己的精华——葡萄糖。
黑枣,性温味甘,富含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维生素B和维生素E,和磷、钙、铁等微量元素,还有各种营养元素,有补肾与养胃的功效。并对延缓衰老、增强机体活力、美容养颜都很有帮助。所以黑枣被称为“营养仓库”,经常食用可以帮助女性补气养血、维持上皮细胞组织的功效。可以暖肠胃、明目活血、利尿解毒,是润泽肌肤、乌须黑发佳品。
03
黑枣和柿子同科,从柿树上取下树芽粘贴在黑枣枝上,黑枣树就长成了柿树,黑枣和红枣大小差不多,而柿子就有十几个枣那么大。柿树没种子,不能栽种,必须长在黑枣树上,黑枣树是柿树的祖宗。小时候我常想,植物界里的第一棵柿树是从哪里来的呢?
黑枣树上接上柿子,将柿子去皮做成柿饼,捂一层白霜,成了上好的礼物,过年磕头时,长辈用来做磕头礼的。
还有中医用这层白霜用作配方,消炎去火。
谁家盖成房子了,要“谢土",柿饼又成了谢土敬神必不可少的供品。
种上一棵黑枣的种子,长成后结的是带籽的黑枣,籽多肉少,吃的时候吐籽很麻烦。本地人不吃带籽的黑枣,只有外边不识货的人才享用。种好了有籽的黑枣树,我们把它剪成秃头,不让其生长,然后,从没籽的树上取下树芽,将有籽树嫁接成没籽树。我又想,第一棵没籽的黑枣树是从那里来的呢?
嫁接时,闰月年接不活,一定要躲过闰月年。
嫁接时,老年人操作,成活率低,
嫁接时,将柿树芽或没籽黑枣树芽含在嘴里,再往有籽树上粘贴,才能成活。
……
听起来神秘兮兮的。
4
我们的黑枣全部来自王金庄太行梯田和太行山上,纯天然,无污染,没有农药污染!
加工方式就是在自己家房顶上自然晾晒,不用任何熏蒸,不需要任何添加剂!
从树上打下来,凉晒到不干不湿的程度就行了。就这么简单,自己要吃,存放起来。留足自己吃的,剩下几百斤几千斤全都出售,销往外地。
本是黑色的东西,外地人都叫绿色食品。
最大的污染就是晾晒时,房顶旁边大树的叶子。
打枣时,树下铺好苫布,不让黑枣掉在地上,既干净,收获起来又省劲。
“勿络络,勿络络”,我正在树上打,带孙子的老伴从石家庄打来电话:
“铺好单子了吗?落在地上的不要拾。”
她怕我毛毛草草拾了落地的黑枣,她怕不干净。这是要敬神吗?操这么大的心。
山人,就淳朴到了这等程度。所以,我觉得这黑枣就是卖的“良心枣”。是一种山里的文化现象。
不论什么商品,都有讨价还价一说,唯独卖黑枣不讨价,给多少算多少。
做黑枣生意的商人也是做的良心买卖,出口定价就讲究一个合理,常年做,常年好。本地商人收购、发货,外地商人负责销售。配合默契。比如李申江、赵安军,大批发往东北,那边的销售就有专人负责。从资金链条到市场价格变动等一系列问题,处理起来像亲兄弟一样。与其说是做买卖,到不如说他们是在弘扬文化。比如王虎林,微商,电商。走申通。将小件黑枣发往全国各地,价格稳定,从来不去考虑在黑枣上面发起来。身世决定了他的为人。他在建筑高楼时摔下来,是来自各地的网民凑足了医疗费,救了他一命,他要报答社会。通过电商的渠道卖“良心枣”。
05
甜甜的黑枣曾经是我们这个穷苦山村,过冬的重要粮食,把晾干的黑枣放在土炕上烘熟,用石碾子碾成炒面!这个黑枣炒面就成为我们重要的粮食。
我忘不了童幼时,早晨喝两碗能看得见脸的清米水,米水里泡进糠窝头,到学校读书,熬不到中午就饿得不行了。每一个同学都在小口袋里装上一把黑枣充饥。星期天去地里耧柴捡树叶,也装上黑枣顶干粮,从冬天吃到春天。
黑枣,曾经是我们的救命枣。
5
如今,儿女们都进城安家,满树的黑枣丢在了山上。我一个上了岁数的人,心里着了慌。打不回来,又丢不得。起早贪黑,昼夜不停。
窑凹有一棵百年老树,去了四次,打了四担,才打回来,
由于忙工作,有时下午才能去,拾到天黑,才能拾满一筐,戴着矿灯再拾一筐,才值得走一趟。回来还得抠盖啊。一熬就是大半夜。
季节活,抓紧点。
听吧,一进立冬,从西山沟到东圪嘴儿,从南旯旮到北山腰,到处是长长的竹杆敲打黑枣树的声音,是那样的清脆,是那样的嘹亮。
忽络络,忽络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