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在报纸上看到过一个比赛,比赛的内容就是发呆。参赛选手们什么也不能做,只能静静地发呆,看谁能够坚持最长的时间。
为什么发呆很重要?
因为人在发呆的时候会更容易进入深入思考的状态。人的大脑就像一台电脑,我们在说话、做事、看手机的时候,这些都是在前台运行的任务,会占据掉我们几乎全部的注意力。只有当我们把前台任务都关闭的时候,我们的内存跟CPU才可以用来做一些平时没有机会做的事情:比如,想办法给自己找点乐子。或者跟自己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我曾经在流利说读到一段深以为然的话:
一个爸爸说我们不应该把孩子的所有时间都用培训班来填满,因为孩子需要发呆的时间。让孩子感受到无聊是很重要的,因为他需要学会怎么让自己不无聊。
我的发呆指数(现状)
我好像很久没有处于发呆的状态了。12月份去三亚的时候坐在沙滩上什么项目也没有玩,一个人玩沙子算不算?
陪玩的时候如果不拿着手机,只是看着小朋友,就会觉得很无聊,然后忍不住开始东想西想,思路经常会卡在工作中的烦心事上。这不是理想中的发呆。
好的发呆是什么样子的呢?就像我很喜欢的这首诗里面说的,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但要做到心无挂碍还挺难的,也许需要一种隔离的能力。
这也是正念要教会我们的道理。专注于当下,现在在发呆,那就全身心的发呆。
那我该如何行动?
每天抽出哪怕几分钟的时间感受一下发呆。说起来,我在等待入睡的那段时间已经在做这件事情了。不过我还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把发呆安排进我的日程表里面!试一下,你会从「不做」当中收获到更多。
(今日收获:今天开始用更加清晰的结构来完成文章的写作,期待下一次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