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清一代,曾带给中国的深重的灾难,近代无数人为之涂炭。然而时至今日,华夏大地又重新到达“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局面。满清残暴、腐朽的统治似乎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银幕上演绎的是满清慈悲为怀的假面具,其卖国。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必须分辨“真”与“伪”,“对”与“错”,什么是民族大义,才不会崇洋迷外、数典忘祖,重蹈前人的覆辙。本人智识短浅、涉猎不广,所述恐未达真意,姑且邯郸学步,一如孔子“述而不作,宪章文武”,述前贤之作,以为本心。
本文择自吕思勉《中国通史》中《清代的盛衰》一章
清代的滑夏,是远较辽、金、元为甚的。这是因为女真民族,在渤海和金朝时,业已经过两度开化,所以清朝初兴时,较诸辽、金、元,其程度已觉稍高了。当太宗时,已能任用汉人,且能译读《金世宗本纪》,戒谕臣下,勿得沾染华风。入关之后,圈占民地,给旗人住居,这也和金朝猛安谋克户迁入中原,是一样的政策。他又命旗兵驻防各省,但多和汉人分城而居,一以免其倚势欺凌,挑起汉人的恶感,一亦防其与汉人同化。其较金人为刻毒的,则把关东三省都封锁起来,禁止汉人移植。他又和蒙古人结婚姻,而且表面上装作信奉喇嘛教,以联络蒙古的感情,而把蒙古也封锁起来,不许汉人移植,这可称之为“联蒙制汉”政策。他的对待汉人,为前代异族所不敢行的,则为明目张胆,摧折汉人的民族性。(按:民族浩劫)从开国的君主,对于前代的叛臣,投降自己的,虽明知其为不忠不义之徒,然大抵把这一层抹杀不提,甚至还用些能知天命,志在救民等好看的话头,替他掩饰,这个可说是替降顺自己的人,留些面子。清朝则不然,对于投顺它的人,特立貳臣的明目,把他的假面具都剥光了。(按:汉奸可耻)康、雍、乾三朝,大兴文字狱,以摧挫士气。乾隆时开四库管,编辑四库全书,却借此大烧其书。从公元1763到1782年二十年之中,共烧书二十四次,(按:文化浩劫)被烧掉的书有五百三十八种,一万三千八百六十二部之多。不失关涉清朝的,即和辽、金、元的,亦莫不加以毁灭。其不能毁灭的,则加以改窜。他岂不知一手不能掩尽天下目?他所造的东西,并不能使人相信?此等行为,更不能使人心服?不过肆其狠毒之气,一意孤行罢了。他又开博学鸿词科,设明史馆 以冀网罗明季的遗民。然被其招致的,全是二等以下的人物,真正有志节的,(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等,真民族英雄)并没有入他彀中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