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节我们讲到,如何用积极数据日志调整认知,这一节我们来聊聊,在改变认知的时候,如何面对消极心理对话,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一、什么是“消极心理对话”,有哪些表现?
如果你尝试记录积极数据日志,就会注意到脑海里有一个声音,经常试图破坏你的积极体验。
比如我们在分析自我品质的时候写道:“今天同事陷入麻烦,我主动帮助了他,这让我感觉自己很友善。”这时内心可能会有另一个反对的声音,冷嘲热讽道:“这是在浪费时间,就算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以后也不一定帮你”。
这就是典型的“消极心理对话”,它会干扰我们的积极认知,毁坏自我评价。
作者就曾经碰到类似的患者,一个名叫丹尼斯的母亲,她的座右铭是“这很正常”。
她意识到自己有低自尊的问题,并开始记录积极数据日志,但内心总是会动摇。每当她和朋友聊起自己的积极品质,她总喜欢在后面加上两句“这没什么特别的”“每个人都这样”。
更糟糕的是,这样的口头禅不仅对她自己造成困扰,更可能影响到她的孩子。这种自我贬低的心理,很容易让孩子随着家长,从小变得自卑,难以融入集体。
那么,这种消极心理到底是哪来的呢?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消极的核心信念。尽管我们尝试变得积极,但不可否认,人们对消极的事物感知更明显,我们的心理经常会反复。
还有一个次要原因,就是认知失调。认知失调的意思是,一个人接收的信息,与他内心的信念有矛盾,于是内心会提醒他,去“纠正”这些矛盾。
比如在刚才的例子中,对于低自尊的人,积极的自我评价有时会显得自卖自夸,形成心理压力。于是在消极信念的驱使下,他们又会否定那些正向评价,让内心回到那个消极的环境。
这些都是我们告别低自尊道路上的障碍。
二、如何应对消极心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消极心理呢?书中介绍了2个办法。
一个方法是让伙伴提醒。你亲近的家人、朋友,可以帮助你意识到这件事,你们可以做个约定,用固定的句子,或某个手势提示你,又陷入了消极状态。
比如,他们可以在听到你自我贬低时竖起手指,或者轻声提醒你:“这是消极心理对话。”我们意识到以后,就像早晨听到闹钟一样,停止当前的语言或行为。
作者所认识的一位患者就是这样做的。他与自己最好的朋友约定,只要发现他出现消极心理,朋友就会哼唱一个特定的曲调;如果他还没有意识到,朋友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大,直到他意识到问题所在,两个人一起哼着歌,用歌声和笑声结束消极的心理对话。
还有一位女性患者,与丈夫约定,只要他们在一起时,妻子忘了自我赞美,丈夫就会轻轻咳嗽,如果妻子还没有意识到,丈夫就可以自己把赞美的话说出来,让妻子得到鼓励。通过别人的提醒,人们可以很及时,并且以有趣的方式从消极心理中走出来。
应对消极心理的另一个方法,是靠自我意识。当我们习惯了伙伴的提醒,了解消极心理的运作方式后,就可以自己去察觉,然后进行纠正。
举个例子,当你在积极数据日志中写道:“我很关心家人,因为下午我给爸爸打了电话。”然后你马上会想:“其实应该早点给他打电话的。”这个时候,你会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已经不那么积极了。
我们可以想着:“这是消极心理,行动永远比等待要好”,然后提醒自己,否定消极想法,让它们“走开”;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把消极的想法,作为前进的动力和改进的方向;比如这样想:“我很关心家人,因为下午我给爸爸打了电话,而且下次可以早一点,这样爸爸会加感受到我对他的爱。”
当然,要克服消极心理,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我们的心态可能会像一根弹簧,在积极和消极之间摆动。
所以,当你如果真的在某一刻感到十分低落,觉得自己做得不好,也不要为此太过痛苦,可以把它看作消极心理的极少数“反弹”,稍微坚持一下,撑过这一段,前面有着更有价值的生活在等我们。
三、如何改变行为模式
当我们能够稳定地记录积极数据,识别消极心理,我们的大脑就已经足够“保存”那些积极想法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情绪会有所改善,内心的能量会越来越充沛,接下来,就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通过行动获得实际经验。
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这主要有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分析自己的“生存策略”。我们在第一节介绍过,生存策略是人们生活中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也是低自尊的原因之一。我们首先需要分析自己的生存策略,具体是哪些思想或行为,引起了低自尊的情况。
有时候这类思想“隐藏”得很深。比如作者的一个来访者名叫史蒂夫,他的人生格言是“照顾好自己”。这看起来是一个很独立、让人安心的想法。但细察之下,作者发现,史蒂夫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觉得:人不能寻求帮助,因为别人都会拒绝他;或者即使别人答应,也不会真心帮助他。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低自尊想法:由于害怕被拒绝,干脆永远不寻求帮助,只靠自己。
从这个角度看,生活中许多看似独立的人,也许内心的自尊水平并不高。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低自尊的人习惯把自己藏起来,做事不主动,不愿与人交往等等。
可现代社会,往往又要求我们善于沟通,与其他人通力合作,这些过于独立的想法,反而不利于人的长期发展。
在分析生存策略后,就可以来到第二步:制定新的行为模式。当我们对旧的生存策略进行全面分析,就能想到新的行为模式。比如那些不愿求助的人,要试着向别人提问题,相互交流经验;那些惧怕做错的人,需要说服自己:行动总比等待要强,出现的错误正是我们进步的方向。
只要勇敢迈出改变的第一步,你会发现,自己的心理压力会小很多,周身的环境也会变得更友善。
当然了,我们最好是从生活的小处着手,尝试新的行为,积累成功经验。当你回顾这些顺利进展,将很容易形成新的行为模式,改变过去的生存策略。我们还可以把改变行为写在积极数据日志中,形成更多的正反馈。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今天的内容也差不多了,下面简单回顾一下。
我们首先说到,在记录积极数据日志时,经常会出现消极心理对话,阻碍我们建立积极、正面的自我认知。
其次我们说到,要应对消极心理,可以让伙伴多提醒我们,也可以依靠自我意识。
最后我们说到,当我们能够识别并减少消极心理,就可以开始分析自己的生存策略,改变消极的行为模式。
下一节我们将继续讲解:如何面对批评,避免完美主义。下一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