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看了《包法利夫人》,感触良多。
很多人认为包法利夫人艾玛是因为爱慕虚荣、耽于幻想,而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在我看来,不仅是这么简单,我认为艾玛走向毁灭更多是因为没有嫁给爱情,而是选择了向现实妥协,嫁给了乡村医生查理。
她并不爱查理,只不过想借助他改变自己乡下姑娘的身份罢了,当时她似乎没有比这更好的选择。
可以说查理是一个非常勤快、老实、专一的人,但是他也确实很木讷、沉默寡言、无趣、不解风情、不懂浪漫。艾玛在婚后才感到婚姻生活完全不是她想象中的那样浪漫,有趣,散发着玫瑰花的香味。
查理先生完全不符合艾玛从小到大所幻想的那类男人,艾玛无法爱上这样的他,因此他们的婚姻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如果艾玛当初是基于爱情而嫁给了一个男人,她的生活一定不会像这样,让她感觉到非常痛苦、无趣、无聊、无奈、失望。现实的婚姻生活丝毫都不能给予她曾经在小时候,在修道院所接触到的书本中描画的那种浪漫和激情的爱。
查理先生只会一心扑在工作上,埋头用心地治疗病人,赚钱补贴家用。他完全没办法给艾玛想要的那种浪漫的爱情和富有激情的婚姻生活。
艾玛陷入了情绪困境。查理为了让艾玛高兴起来,离开了从医多年的托斯特镇,搬到人生地不熟的永维镇,一切从头开始。
在这里,艾玛遇上了年轻英俊、博学多识的药房实习生莱昂,她彻底沦陷了,对他很有好感。他们时常在一起讨论文学、音乐、戏剧等,他为她在壁炉旁念诗。
心有灵犀,心心相印,他们之间很快就产生了一种很浪漫、暧昧的情愫。她多么的渴望能够嫁给一个像莱昂先生这样善解风情的男人,然后能够跟他一起幸福地生活下去!
莱昂先生跟艾玛有着同样的兴趣和爱好,有着同样好的文学音乐素养,再加上他们的外形也颇为相配,郎才女貌。所以他们的灵魂很容易相通。
但不久莱昂离开永维镇去巴黎学法律了。莱昂离开之后,艾玛依然无法忍受单调乏味枯燥的现实婚姻生活。
偶然的情况之下,她结识了带仆人上门找查理放血治病的鲁道夫先生。鲁道夫是一个很花心的人,当然他也有着英俊潇洒的外貌。他最擅长的就是甜言蜜语,取悦女人的欢心,是一个经常在女人堆里打转的情场老手。
三下两下,他就使得艾玛对他非常倾心,艾玛彻底忘记了莱昂,一心一意地投了这段感情,她要鲁道夫带着她私奔。
鲁道夫这个时候害怕了,他表面上答应着,却在出发前来写了一封信给艾玛。在信里他打着为艾玛好的名头,劝她仔细思量,其实他是承担不起私奔的责任,也并不想为了她而放弃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
再说,于她而言,爱情是全世界,于他而言,这段感情不过是他众多的逢场作戏中的一场艳遇而已!他可以说是玩腻了她,所以他选择抛弃艾玛。
艾玛伤心欲绝。可生活还要继续。有一次她和查理一起巴黎看演出,遇到了莱昂先生,这一次他们俩不再选择暧昧,而是热烈激情地投入爱河。
此后,她谎称去巴黎学钢琴,一周几次跑巴黎与莱相会。为了能够更好地营造两人相会的环境,艾玛向乐儒先生借高利贷,借了很多钱,可结果是无力偿还。
狡诈狠毒的乐儒逼着她还巨债,艾玛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她去找莱昂,让莱昂去找人借钱,可怯懦的莱昂表面应承,其实并不想惹事上身。
她迫不得已以爱之名去找鲁道夫,鲁道夫似乎也找到点旧情复燃的感觉了,可就在此时她提出借钱,鲁道夫马上说自己也很穷,没有办法帮她。
她曾付出真心去爱的这两个男人,都作壁上观,都做旁观者。最后,艾玛被逼迫得走投无路,从与查理要好的药剂师药房取出了砒霜,然后吞了下去……
在艾玛死了之后,查理在家里发现了很多艾玛跟莱昂和鲁道夫的通信。查理异常痛苦,可他深深地爱着艾玛,就算艾玛如此背叛他,他还是对她恨不起来,他还是深深的爱着艾玛。不久他因这新伤旧痛也追随艾玛而去。
2
还有一个类似的悲剧发生在安娜卡列尼娜身上。
安娜的亲戚基于种种现实利益,将其嫁给一个政客卡列宁,这其实就是一个包办婚姻。安娜一点都不爱看卡列宁,他完全就是一个很自私虚伪的上层社会的一个所谓的精英。
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八年,生了一个孩子。但是,婚姻只是一个空壳,这两个人根本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无法体会到爱情的滋味。
安娜如此年轻貌美,如此气质独特,她就算放在上层社会一众女人中,也是鹤立鸡群的。
她非常需要爱情,需要自由,需要逃离这个腐朽而窒息的婚姻空壳,她需要有懂得她的男人来与之相爱。
上天也许听到了她的心声。一个名叫做渥伦斯基的年轻英俊的军官的出现,照亮了安娜一直阴郁压抑的世界。
安娜与渥伦斯基坠入了爱河,安娜爱得忘乎所以。可渥伦斯基很大程度上被安娜的美貌和气质所打动。他以为他也很爱安娜,事实上,他投入的感情并没有安娜对他投入的那么多。
安娜与渥伦斯基相恋的事情曝光,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击倒了安娜,上层社会社交圈对安娜关上了门,那些贵族小姐纷纷排斥、冷落孤立他。
最终安娜在种种的社会、现实以及心理压力之下,在虚伪的社会伦理道德的逼迫之下,选择了卧轨自杀,结束了自己年轻美好的生命。
试想如果安娜当时不是因为包办而嫁给了卡列宁,而是选择嫁给自己所爱的男人,她也许不至于走到这一步。
3
还有一个悲剧人物就是潘金莲。
潘金莲,自古以来人们一提起这个名字的话,就会把它同妒妇、悍妇、淫妇、凶残、狠毒联系起来。
在我看来,在他的凶残和淫荡的表层之下,其实,更多的是,一个十分悲剧的灵魂。
潘金莲从小家境贫寒,被母亲卖给了招宣府,那王招宣死后不久,潘的母亲又把她卖给一个姓张的大户。那姓张的大户呢,因为怕老婆,所以不久之后,又把潘送给了这个武大郎。
五大郎,形象非常的猥琐,矮小如侏儒,根本就没有办法满足潘的情感等多方面的需求。
苦闷的潘整天只能坐在帘子底下,翘着小脚唱个小曲勾引汉子。
也难怪,她生得如此美,明艳动人,不可方物,可惜红颜薄命,命运大手将她被买了又买,转手再转手,她不过封建社会男人手中的玩物和财产,哪里会有好运气嫁给与自己真心相爱的男人!
后来她把情感的投射对象,寄托武二也就是武松身上,武松是将社会伦理和社会道德看得很重的人,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一条,怎可能容忍叔嫂相通这类道德所不允许的事情?!
潘下毒杀了武大郎。后来她认识了西门庆大官人,并嫁给了西门庆大官人,可是西门庆本来就已经有一妻五妾了,而且,这一妻五妾个个都有权有钱的。
潘很好强,但她只是一个妾,无钱又无势,潘过得还不如跟武大郎在一起时。
这西门庆呢,纳了潘金莲后,依然不改四处沾花惹草的习性,跟仆人之妻宋惠莲相好,潘为了能够锁住西门庆的心,不惜借刀杀人,逼得宋惠莲自杀身亡。潘跟西门庆的妾李瓶儿争宠,从而杀害了李瓶儿与西门庆的孩子。
潘在与西门庆的婚姻中照样毫无幸福可言,西门庆也算死于她手中。她与琴童,与西门庆的女婿陈经济都相好过。
此后,她被为兄长报仇的武松杀了,身首异处。
试想,如果潘对自己的婚姻和人生可以自由掌控的话,她本可以嫁给一个她深爱也爱她的男人,如果她能遇到这样的如意郎君,与之倾心相爱,那么就几乎不大可能出现杀人等等事件。
如果她能嫁给爱情,那些非人的经历、折磨、痛苦,也许都会远离,那些悍妇、妒妇、淫妇的污名也许都会遁逃。
4
前不久我的一个在很专业的婚介所工作了十余年的朋友告诉我,她说在她那里登记的有很多二十一二岁的女孩,这些女孩大多想找一个四十多岁的、月收入在5万以上的、成熟的、事业有成的男人结婚。
我很惊讶,问她,这么年轻的女孩子为什么非要找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结婚呢?而且二十一二岁不都才刚刚大学毕业么?应该不会这么急着要找对象结婚啊,人生还有很多东西等着她们去体验呢!
朋友说,据她长期从业的经验分析和观察得出,这类型一些女孩子,她们这么急着择偶,而且提出这样的要求,说明她们择偶时更多的不是基于爱情,而是情感以外的因素。
朋友说得很直接,她说这类型的女孩子想要用所谓的青春来换一张长期饭票,让自己少奋斗十年,甚至不用奋斗。
我问她,这类型要求的女孩子征婚成功率怎样?
朋友笑,说她们婚介所觉得这类型的女孩属于很难服务的群体,因此每当遇到优秀钻石王老五,她们会优先推荐给更能与之匹配的女士,这些女士肯定不如二十一二岁的女孩们年轻,但除了这一点,这些女士们各方面综合条件都很好。
朋友认为急着征婚的这个群体的一些女孩自身各方面的条件都不会太突出,在婚恋市场上她们能打得出手的牌也就是年轻了,事实上那些钻石王老五在择偶时不光考虑年龄,情商智商心智性格能力学历素养兴趣爱好等等,他们都会综合考量。
在我看来,女孩们在择偶时考量经济因素也是人之常情,毕竟贫贱夫妻百事哀,毕竟谁也不想嫁个男人天天吃了上顿没下顿,天寒贫无片瓦。
可就怕你在择偶时,其他的都考量了,除了感情!
看了上述这许多的女性悲剧,可能有的人会说这些都是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而且是旧时代的女子,作不得数。那好,看看李清照二婚嫁给了张汝千是怎样的遭遇,看看很多嫁入所谓豪门的女星的故事,再看看我们生活里那些没选择嫁给爱情的女人……
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条生命,嫁给爱情,嫁对男人,确实很重要。
如果一个女人不能够嫁给爱情,那么他的婚姻很可能将会是悲剧,毕竟悲剧的因子早就潜藏,早已种好。
虽然不能打包票说嫁给爱情就一定会白头到老,就一定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可从大概率上来说,悲剧的几率总归比不嫁给爱情要少很多。
一世漫长,很难想象与不爱的人日日面对,蹉跎一生,当你醒来,看到的那张脸不是能令你起爱意的脸,当你喜悦时,却毫无兴致与你眼前的那个人分享,当你悲伤时,却都不会想寻求眼前那个人的肩头……
这婚姻,这人生,这相对,这相守,该会是一种日益深重的折磨吧。
你可以嫁给其他,但请记得带上爱情!
愿你嫁给爱情,嫁对爱人,幸福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