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标题本来是“读书改变人生”。虽然当下流行“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但是如果压根没人听你说,那你说多少遍都没用。所以我很无耻的做了一回标题党,只因我觉得读书这件事情实在重要。
如今,“小姐”、“同志”这样的词因为有了其他涵义而不能滥用了,但“读书”在大众心中依然保持着“学好功课考大学”的模样。应试教育带来的苦痛让许多学子自踏出校门后从此与书一刀两断,从而关闭了继续学习的门窗。
今天我要说的“读书”指的是读“非虚构类书籍”(不是小说),且不包括学校学习和职业培训的专业性书籍。
如果现在还有人觉得读这种书无非是之乎者也装文艺范的话,那就好比当下还有人认为手机只能用来打电话发短信一样,out了。
很多微博大V、网络公知、成功学人士,甚至你身边的某位健谈的人,他们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句句动人。你佩服他们的睿智,欣赏他们的三观,惊叹他们的走心。其实,扒下他们的底裤一看,无一不是背后啃了几十数百本书。这就好比临考前,学渣问学霸昨晚都干了些啥,学霸揉着黑眼圈轻描淡写的说,哎呀实在忍不住玩了一晚上游戏。其实说不定他是做了一晚上习题。
所以有人说晒自己的书单就好比晒自己的底裤一样,因为通过书单我们就能大致了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何志趣,什么三观。我很佩服那些勇于晒自己书单的名人,他们向公众展示的不是段位的优越感,而是进阶的可能性。
人可以天生丽质,但没有什么人是可以天生睿智的。
读书的好处
1、增长智慧,少被忽悠,少被套路
如果一开始就说读书为了修身养性,估计很多人都会看不下去。大家多少有点功利主义思想,修身养性似乎不能当饭吃。但如果说读书能让人增长智慧,少上当受骗,估计会引起你的兴趣。
比如说:
通过读书,你会懂得一些有关概率的智慧。在现代社会里这几乎决定了一个人的“开化”程度。
你不会因为看到飞机失事的新闻就吓得不敢坐飞机,因为你知道全世界每一分钟都有1万多架飞机在天上飞,而往往要一年半载甚至好几年我们才能听得到一起飞行事故。
你不会因为看了当天新闻上报道的抢劫凶杀案而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因为你知道每天还有十几亿人过得平平安安却没有一一向你汇报。有句话叫做“看网上新闻会觉得地球下一秒就要毁灭,而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却发现周围依旧是岁月静好”。
你会知道有些事情就是无缘无故发生的,而人的大脑习惯于给事情找个前因后果,于是就产生了牵强附会甚至阴谋论。彩票分析师热衷于研究中奖规律;公司管理者会对偶然事件做出过度反应,动不动要求全体员工反思,并立即制定防范措施。
通过读书,你会重新审视事物的因果关系,或者否认他们之间有相关性。
你不会认为吃啥补啥有道理,也不会因为核桃长得像大脑从而推出它与智商有某种神秘联系(如果说核桃含有人体需要的丰富营养素,那腰果、榛子等其他坚果也有,核桃并不独特)。
你不会在电视上看到游泳运动员身姿矫健,就轻易得出游泳能让身材变好的结论。因为你知道更有可能是因为身材好才会被选中去游泳的。
通过读书,你不会轻易被忽悠和套路。
你不会轻易相信独门秘笈、祖传秘方,网络时代真有这么好的东西谁还藏着掖着,早就申报专利了。
你知道某些新闻类app的后台有智能推荐算法,它会根据你的搜索和点击来判断你的喜好,从而推送你感兴趣的内容,但你不会认为这些铺天盖地迎合你的内容就是世界的真相。
你会认为那些被蛊惑去砸日系车伤中国人的“爱国人士”最后锒铛入狱是咎由自取。管好自己而不是占据“道德”高地去干涉他人,这样的人生能过得更好。全球化时代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被人当棋子,任人当枪使自古以来都不是什么好事。
肯定有人说,以上道理我不一定要看书,闲时看看网上文章、微博段子也可以啊。且不说看网络文章如走马观花般过目就忘,知识松散零碎不能形成体系,光是鉴别真假都会让你劳神费力。
很多微信公众号文章排版大红大绿,题图一闪一闪走马灯,一种澳门首家线上赌场的即视感。他们的目的不是传达真知灼见,而是营销推广,吸引眼球。他们熟谙人性弱点,用稀奇的内容和煽情的语言收割你的注意力。最后使你一拍大腿夸一句深度好文然后转发分享。
在这些爆款文章里,你也许会收获一些智慧,但你同时也面临被带沟里的危险。你也许知道了海姆立克急救法,但你也有可能相信肯德基的后院养着许多6个翅膀8条腿的变异鸡。
能够辨别真假和是非绝对是一种高明的智慧,而获得智慧成本最低最快捷的方式就是阅读严肃书籍。
2、知道人生有不同的可能性,充分发挥自由意志
引用两个历史故事:
第一个故事。中世纪欧洲的贵族和有钱人喜欢在庭院里种草,因为草坪需要需要请工人浇水修剪,时时打理,要耗费不菲的财力。上层人士喜欢通过这种方式表明自己有能力不差钱。但是到了现代,割草机、自动喷水装置普及,打理一块草坪不费吹灰之力,根本起不到炫富的作用时,依然有很多人热衷于种植它。
如果你了解了这段历史,你就会想到其他的可能性:一定要种草吗,可不可以弄个假山,造个亭子?
第二个故事。钻石被誉为二十世纪最精彩的营销骗局。钻石的成分就是碳,而且自从南非发现一个产量巨大的钻石矿后,变得并不稀有。然而英国的戴比斯公司一咬牙买下了整个钻石矿,垄断经营,小心翼翼地控制产量。不但如此,为了稳定价格,戴比斯公司故意提出了“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广告语,把它跟爱情和婚戒联系起来,让人只能买不好卖。而且炮制出做工和切面等大量行业标准以打造不同价格区间。
如果哪位未婚姑娘了解了这段历史,会不会转念一想,一定要被戴比斯公司吃定吗?可不可以向未婚夫表示不喜欢钻戒,但喜欢名车和周游世界,从而改变一下人生体验?
3、增强敏感性和钝感力
读书能让人心思机敏,见微知著,能轻易get到故事的笑点和谈话的要点,能减少交流障碍。你如果觉得和某人说话特别得劲,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实也有可能是他的段位比你高好几个级别,他不一定认同和欣赏你,却又能让你们之间的谈话变得有趣。如果你敏感性不够,你也许会因此沾沾自喜而不自知。
但是时时敏感事事敏感反而会浪费你大脑的带宽,让你殚精竭虑踌躇不前。所以,如果你get到了更深一层的智慧,你就会知道取舍。对于不重要的事情不要放在心上,不要让它影响你的情绪和决策,无视应该无视的,这就是钝感力。我想起了今年春晚小品《姥说》中外甥和姥姥的一段对话:
姥姥年纪大,有点耳背。
外甥:我要回去工作。
姥姥:对,便宜没好货。(没听清)
外甥:这是我给您买的年货。
姥姥:是,上了春晚别得瑟。(没听清)
外甥:我现在赚钱多。
姥姥:往家拿!(这回听清了)
4、获得更深层次体验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有丘壑,行万里路才叫旅行,否则就是跑快递的。
举个例子:
你来到内蒙古,望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你如果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你就不会只惊叹于草原的辽阔,你还会想起7万年前就有智人在这里逐水草而居,一千年前辽、宋、金的角力,八百年前成吉思汗在此弯弓射大雕。想到这些,你的心里肯定别有一番风味。哪怕你只看了《射雕英雄传》只知道郭靖和华筝,那也比单看草原景色有趣得多。
读书经验分享
1、如何挑书
挑书非常重要。买书花钱事小,关键是即将投入到上面的时间成本。对于你准备花十几甚至几十个小时看完的书,买之前花一个小时挑挑拣拣绝对值得。
首先是参考你很信任的人为你推荐的书,以及你欣赏和佩服的人写的书。
其次是网上搜索并看评价。我一般在“豆瓣”网搜索书名和看书评,一般评分低于7分的请谨慎选择,高于9分的什么书都可以拿来读。要相信大多数读书人的眼光,出黑马爆冷门的事毕竟不多。
2、买纸质书还是电子书
网络阅读使读者不能集中注意力。网文不耗纸张和书号,内容粗杂门槛低,天生就是用来浏览和跳读的。而且众多的超链接就像一个个海妖,容易引人走入歧途,半天回不到原点。
电子书虽然不是普通的网文,而是纸质书的电子版。但是在你一旦开始屏读时,你的注意力很容易转向网文阅读模式,难以沉下心来进行深度理解。
如果经常出差,不能带一堆书来回跑,那就只能看电子书了。我一般在亚马逊、掌阅、阅读、得到等平台购买下载电子书。看电子书可以用手机和平板,但最好用阅读器,以免被微信QQ弹窗打扰。
阅读器采用电子墨水屏,显示效果和纸质书非常接近,就像在屏幕下面压了一张报纸,不伤眼睛。待机时间也比手机和平板长得多。当前亚马逊的kindle阅读器很流行,价格少的几百,多的一两千,可从亚马逊网直接购买电子书下载。国内也出了一款掌阅iReader阅读器,但是掌阅的书籍资源貌似玄幻言情小说类多一些。
纸质书除了携带不便外,基本没有什么缺点。你可以在上面划线,折页,看完存书架。将来你的儿女长大了有可能对你书架里的书籍产生兴趣,他们翻开你读过的书,记过的笔记,不是很有历史仪式感吗?
3、读什么门类的书
既然不是为了升学考试和考职称,除了专业书,天文、地理、技术、经济、历史、社会学、心理学、艺术类都可以读一读,一般男生侧重于自然技术互联网类,女生则更喜欢读心理学书籍。
4、读书要做笔记吗
很多名人都有读书记笔记的习惯。如达芬奇、钱钟书和费米,他们都有一大堆笔记本。记笔记能整理思绪,加深印象,牢固知识结构。但鉴于很多人连原书都读不完,做笔记实在有点要求太高。
我一般是先通读一本书,读的过程中将重点划线。读完放一边,过段时间再去看划线部分加深印象。实在觉得书写得太好,干货太多,就再读一遍,读后做笔记。
如果有什么值得终生培养的习惯,那就是读书和旅行。最后祝大家爱上读书,开启人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