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课上讲的是问题分析与决策,高老师这堂课所教授的内容,我觉得适用面非常广,毕竟这节课所讲的是一种科学的处置问题的通用方法,所以日常生活中,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都能有所受益。
问题分析与决策,讲的就是两个过程。其一是如何分析问题的实质,其二是如何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
分析问题,课上高老师讲述了一个分析问题、寻找问题本质的方法:问题分析五步法。整个寻找问题根源的方法,也是一种元认知的方法。五步法主要讲的就是一个如何从现象的描述,通过诱导找到问题本质的方法。
对事物的认知,一般都会有一个顺序,通常来说一个比较科学的方法就是从外到内,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过程,这也就是寻找本元的过程,元认知的过程。对问题的描述,也是这样,通常诉说者会对问题的外象部分进行描述以展开问题,然后经过一定的过程,找到或者归纳出隐藏在表现形式背后的问题本质。而听者扮演的就是引导诉说者完成这个过程得出这个结论的角色。但是人类的学习能力总会使人不自觉地将一些事实归纳为几个概念,这对于沟通和还原事实真相是一个不利的因素,因为在概括事实的过程中不同人会根据各自经验经历的不同主动忽视或者放大一些事实的碎片,所以搞清楚问题的现象是什么的关键分为两个部分:诱导对方描述问题,收集背景信息。诱导对方描述事件,还原事实真相。
接下来就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诱导诉说者归纳问题现象背后的本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问题的痛点,真正面临的困难。通常一个有自主思考能力的人,在进行问题现象的描述之后,基本都能概括出现象背后的本质,我们在意的并不是得出的究竟是不是某个问题的真正的本质,而是在诉者和听者经验经历范围内两者达成共识的“本质”。所以概括真正问题的过程就是诉者总结,诉者听者思考,听者总结,直到双方达成认知一致。
分析问题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问题分析与决策的决策部分,就是接下来课程中高老师讲授的内容。
寻找制定解决方案,高老师提供了两种比较常见的方法:因素分析法和评估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一个项目或事件中,总会产生和出现各利益方,不存在所有人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完全一致只能代表还没有找到这个事件中所有的利益方。所以因素分析法的第一步就是各方澄清自己的需求/利益,然后将相同的要素进行合并,相似的要素进行拆解,拆成与之前相同的部分和不同的部分。之后不停将剩下的不同的要素进行拆解直到无法再拆解出可以合并的相同项为止。将所有因素列出,比较找出逻辑主线,这时会发现有一些因素在逻辑上是并列的,有一些因素在逻辑上是递进的,有一些因素在逻辑上与其他因素是去相关的(通常不可能,不然这个因素也不会出现在利益方的角力中,因为没有与之对应的另一方的利益因素),有一些因素在逻辑上是矛盾的。之后就是顺着整理出的逻辑主线制定方案,以满足整理出的大部分人的利益。在出现根本上的利益冲突的地方,矛盾的双方需要互相迁就,寻找折中。
评估分析法。可以说评估分析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个高配版。第一步依旧是罗列陈述归纳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利益。将归纳后的各关注点矛盾集中的部分进行权衡取舍后,留下的都是没有明显矛盾冲突的各方利益点。各相关方寻找/设计几套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按照每个关注点重要性的不同,对关注点设置权重,然后对各套方案针对每个关注点的满足情况进行打分。将总得分最高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并且对最优方案中的弱项参照同一关注点其他高得分的方案进行优化修改,寻找平衡,完成最终方案。
学习完这一天的课程后,感觉到自己以前处理问题,寻找方案的方法模模糊糊中能够看到科学的系统的方法的影子,但是因为是凭借自己的想法经验和观察得出的,远不如大量实践总结出的方法完善。一方面这增加了我继续学习的自信,另一方面更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浅薄和继续不断学习的必要性。可以说每天的学习都有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