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里,小时候的悲惨除了跟弟弟打架,就是哭着看父亲和母亲打架,是真打,扭打在一起,拳脚相加。我和弟弟哭声震天,想保护母亲,却又不敢靠前,直到我们的哭声引来邻人劝解。
母亲还因为跟父亲吵架喝过一次农药,被送去抢救。具体的细节我已经记不得了,只记着母亲被一群人抬出家,在家门口小桥那,我看着她流泪,听周围的婶子大娘说“你也得为俩孩子想想啊!没了妈,可怎么办!”我和弟弟哭得嗓子都哑了,我心里好怕,怕妈妈去了就不回来。
母亲要强,性子急,勤快,眼里容不下活,把活看的比命重要,忙秋时可以一天不吃饭,在地里从白干到黑。那时候还是用木制的独轮车往家里推收成,花生、地瓜干、麦子,每次父亲推车,母亲拉车,我和弟弟心惊胆颤的跟着。因为越忙的时候,他们越容易吵架。
在妈妈眼里,父亲干活不行,不像干活的样子,懒,慢,不中用,窝囊,也就会放个羊;还不让说,一说就急,发脾气。父亲是家里的老小,奶奶最疼他,打小没怎么干过活,也没被人这么嫌弃过。
从小我和弟弟就站在妈妈这一边,觉得爸爸懒,不好好干活,所以家里才那么穷。妈妈说跟谁一起过也比跟父亲强,我深以为然,慢慢觉得这是我自己的观点。我甚至心里想过,妈妈如果跟***一起过,会很幸福,列了周围一大堆叔叔大伯,他们都勤快、能干、有本事。
我清楚记得看见爸妈吵架后,妈妈流泪,我曾经无数次劝着她跟父亲离婚,我和弟弟跟着她,不要父亲了!到了青春期,弟弟对父亲的逆反相当厉害,有好几次动手打起来。我虽然没那么过分,但也跟妈亲,跟父亲就是面上过得去。我记得从小学5年级,父亲就没有再打过我。
记得大二那年暑假回家,父亲坐在大门口,胳膊吊着绷带,脸上也是伤,我第一反应是心疼,掺杂着一些厌恶的心疼,眼泪刷一下就来了。父亲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会哭……”现在想来,父亲的笑是在证明,家里还有人关心他,心疼他。写到这里,我好想哭……
后来知道父亲的伤是给弟弟盖新房从架子上掉下来摔的。弟弟的一圈新房盖了3年,堂屋高屋脊、前后厦,东屋西院,南边是两层的仓库牛栏,大门高高,这是母亲用好强建成的南岭上最好的一座房院。
这3年也是父亲和母亲关系最恶劣的3年。母亲哪哪都看不上父亲,干脆就视他为空气,漠视,全当没有这个人,弟弟也这样对待他。父亲被彻底孤立了。
听母亲说父亲借着摔伤这事哭诉过:“以前翔翔(我的小名)还和我一伙,现在翔翔也变了……”被最亲的人孤立,是一种什么滋味呢?
我每次往家打电话都是妈妈接,读研的时候,慢慢意识到要关注一下父亲,所以跟母亲聊天的时候偶尔会问一句父亲怎么样。但这个问题好像是为下一个问题做铺垫——“你们没吵架吧?”我还是担心妈妈会因为跟父亲吵架生气,我还是没有真正关心父亲。
后来毕业工作,几经辗转做了儿童情商教育和户外游学,开始接触心理成长的内容。一次跟朋友吃饭,聊起父母的事情,我顺口就说:“我妈这辈子跟我爸过得一点都不幸福,我爸这人太懒了,很窝囊……”朋友很郑重的说:“你这是僭越,你爸和你妈过得幸不幸福是他们的事情,我们做儿女的无权评说。你做好女儿的本分就好。”
我听了心里一颤,原来我一直以母亲的眼睛看父亲。凭着母亲和孩子的天然连接,母子同盟自然形成,有多少孩子像我一样被母亲的视角无意识绑架?又有多少父亲被最亲的人百般嫌弃?
这不是质问,也没有怪谁,这里面没有对错,每个人也只能从自己出发看待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这是思考的起点。
我开始思考,我自己眼里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呢?我已经长大,我要用自己的眼睛重新发现父亲——他是村人眼里的孝子,爷爷偏瘫7年,在大伯和二姑不管的情形下,他把爷爷奶奶接到家里,一直养老送终;他为人善良厚道,自己家种完花生给邻人帮忙,只因为知道二大爷腿骨折过;他喜欢唱歌,被他女婿戏称为牛棚里的歌唱家,音色、音准极好……
真正对父亲有全新的认识是在我结婚后,准确的说是我先生给了我全新的视角。在他这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书生眼里,我父亲很能干,给六七十只羊、四五头牛弄吃的,不是哪个人都能干得了的;撵这一群羊出去,也不是谁都能放得了的;为了防止牛羊被偷,无论冬夏都睡在牛棚里,不是谁都能受得了的……父亲以他自己的能力默默为这个家付出着,他能做的都做了,也许达不到母亲的标准,可他尽力了。他就是这个样子,我看到了,接纳了。
当我重新发现父亲,真正看到父亲时,我觉得自己长大了,内心长长舒了一口气,轻松了好多。我的一半来自父亲,当我内心与父亲和解,真正接纳父亲时,也就意味着我接纳了自己的那部分。
看着6个月大溜溜躺在床上,兴奋的蹬着小脚丫,听他姥爷唱《青藏高原》、《卖报歌》……爷孙俩时不时对笑一下,我心里感觉好幸福。感谢成长带给我的这一切,感恩……
现在远嫁他乡,已为人母的我,还是会时常给家里打电话,电话还是母亲接,不过我会问,我爸呢?要不要跟我说话?你跟他说我想他了……有时听着父亲跟我交代要时常开窗通风,对溜溜好,多吃香菇,溜溜长个,要降温了,别出去,多注意……他在电话那头唠叨着,我在这头享受着。
一直长大,真好。
本文正在参与从心,遇见幸福 | 一次可以朗读与听见的心理专题征文,你也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