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请闭上眼设想这样一个场景:
屋子里有一头大象,占了大部分空间,屋里的人明明清楚它的存在,但都装作没看见。
你可能会想,不可能吧,都没地方活动了,怎么还会有人装作看不见呢?
但事实上,这种面对问题故作沉默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点都不少见。比如,对于公司存在的问题,很多员工都很清楚,但往往装作不知道;面对不道德的行为,大家往往选择视而不见……
问题来了:面对问题,人们为啥总是会选择沉默呢?
生活中的集体沉默,可以分为三种:
① 善意的沉默,出于礼貌、照顾对方感受而选择沉默。比如,邻居家的小孩长得不好看,但人们都不会当面指出来。
② 中立的沉默,出于自保而不得不沉默。比如,某些暴力的受害者,为了避免自己二次受伤,往往不愿意公开谈论这件事。
③ 负面的沉默,问题非常明显,甚至已经阻碍了正常生活,依然选择沉默。比如,对公司问题闭口不谈、对社会问题视而不见等。这种沉默,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逃避。
善意和中立的沉默,自然无可厚非。负面的集体沉默,是我们一定要警惕的。因为沉默等同于默认,尤其是面对一些负面事件,沉默只会无形中助长这种行为。如果任由沉默蔓延,对个人来说,想法得不到回应,会陷入自我怀疑;对团队来说,成员不愿分享想法、缺乏信任,导致团队凝聚力下降;对社会来说,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导致人人自危,甚至会瓦解人们的道德感。
怎么破除这种负面的集体沉默呢?
从个人角度来说,首先,要克服内心的恐惧,敢于做率先发声的人。这确实很难,有时还要承受被攻击甚至报复的风险。但换个角度想,即使自己不开口,“大象”也不会凭空消失,问题只会持续恶化,最后影响到自己。
当然,主动发声也要讲究技巧。技巧一:把“大象”从私下推到公开场合,让所有人看到。对待家庭问题,就召集全体家庭成员,开诚布公地分析原因;对待公司的问题,发动全体人员参与讨论。尽可能让更多的人加入,自己就不会显得太孤单。
技巧二:想办法找到有话语权的人,让他帮自己发声。一个人的影响力越小,意见就越容易被公开无视;一旦有影响力的人站在你这边,即使别人一开始不同意你的观点,但也不会完全忽视你的意见。
技巧三:如果不想引发正面冲突,最好采用幽默的方式发声。比如一些西方政客的丑闻,常常被脱口秀演员改编成段子。让听众在会心一笑中,看到“大象”的样子,引发大家的讨论,从而打破沉默。
打破沉默不能只靠个人努力,还需要集体的通力合作。第一个打破沉默是需要勇气的,很可能被他人排斥。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做不了第一个打破沉默的人,但请尊重这样的发声者——给他更多的耐心和理解,即使不跟着发表意见,也不要主动排挤。
我们所有人,都在一条船上;如果船沉了,大家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团体的力量可以强化沉默,也能用来打破沉默。当发声的人越来越多,沉默者就不得不正视问题,这也就打破了集体沉默。
沉默并不是金,“房间里的大象”不会因为沉默而凭空消失。打破沉默,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