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伊姿,这是我的每天一篇文章之第166天。
今天继续来学习沟通的技巧,现在发现互联网拉近了人们的距离,但是也拉远了人们的距离,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你在手机这端,我在手机那端,线上的聊天大家都是高手,可是一到现实生活中,就都变成了尬聊高手,如何让避免这个问题呢?
还是来学学沟通的技巧吧!
闲聊是一种生存能力。和人沟通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人类学家甚至认为,剥夺和他人接触的机会,是一个人所能承受的最残酷的惩罚。
第一,闲聊是所有沟通的敲门砖。不管东方文化还是在西方社会,人和人不能一上来就直奔主题,特别是关系不熟的人,一上来就直奔主题是不尊重和冒犯,闲聊这个步骤绝对不可以省略。
第二,闲聊是一个人性格、见识、品味甚至价值观的外显。一个人喜欢喋喋不休还是更喜欢倾听,是高谈阔论还是措辞谨慎,喜欢聊八卦还是喜欢聊股票,语速快还是慢,声音大还是小,所有这些都在透露一个人的真实面貌,对一个人的认识和了解必须也只能从闲聊开始。
第三,闲聊的意义在于,它是自我确认的重要环节。鱼只有游在鱼群中才知道自己个头的大小,人只有在交流中 才能不断得到自己是谁、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自我确认。从心理学角度解读,就是闲聊是一个人获得归属感、存在感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们说闲聊是一种生存能力,这是咱们首先要达成的共识。不论你性格外向还是内向,从今天开始要更加重视闲聊,一个会闲聊的人心理会健康,工作会更顺利,幸福指数会更高。
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叫“控场率原则”。什么意思呢?足球比赛你肯定看过,比赛结束以后会有技术统计,叫双方控球率,一般来说,最后赢球的往往是控球率高的球队。把这个概念移植到谈话中时会发现其作用正相反,闲聊的时候——不论是两个人聊还是一群人聊——一旦某个人的“控场率”过高,就会令一场谈话走向无趣。你想想看是不是这样,始终是某个人在高谈阔论,其他人没有插话的机会,这样的谈话会很无趣。
知道这个原则后就好办了,怎么办?调整控场率。调整的目标不必非得是5:5,大体上保持4:6或3:7的比例就很理想了。自己说话过多的时候,及时停下来,把话题交给对方;自己话少的时候,择机加入谈话或者创建一个新话题。
有人说,你这个道理都懂,可是具体怎么做呢?给大家一句话的方法,很简单:接住送出去。就像打乒乓球一样,别人打过来的球先接住,然后再打回给对方。
还是一个道理,砍掉自己的i型说话模式,多多联系U型说话模式,只要张嘴就想着谦让,让别人多说,自己少说,不知不觉你就会发现自己成为了大家的公认好朋友!人气爆棚呢!吼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