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何处变好了”的回答为“否”、“没有什么不同”或者“更糟”时,SFBT咨询师也不会失望,因为这期间还有可能有正向的意义。
1、“没有不同”。代表没有朝向负向变化,则表示当事人还有能力控制与维持自己的生活与状态。继续探讨“何以没有更糟”或者也可以探问有没有其他变化,以新的一轮EARS介入。
2、“更糟”。(1)可以以一般化回应开端,“事情总是有起起伏伏的”。(2)问明情况,了解情况变差的脉络(不可预测的原因、突发事件?等)。(3)以尊重、开放的态度倾听,重新建构其细节与重要的意义。(4)了解当事人处理这些事件的方式方法是否与以往有过去不同、是否有小小的进展、是否与目标有关、处理的态度是否更积极、事件恶化的速度是否慢了许多等,从这些中找出些微不同,并由此对比到当事人拥有的优势之处。
3、当出现上述两种答案时,咨询师也需要和当事人重新设定目标、更换方法策略,也可以以应对问句+评量问句、关系问句,以启发当事人检视自己的状态,理解自己的优势,明白自己是如何自发的解决问题,而让情况没有更恶化的。总之要坚持“有效多做,无效则试试别的。”
4、P84案例对话:对于当事人“没有什么不同”的回答,咨询师是先予以一般化,再去了解其在过去一周是如何帮自己度过的,并在这“度过”中所做的不同中,以应对问句+关系问句,帮当事人找到自己的一些力量和应对策略,开始朝向问题解决进展。
关于晤谈结束
1、结束的标准:对自己的状态稳定维持,对自行处理后续问题的自信维持在7-8分时。因为SFBT认为,当事人向好发展,生活“够好”就行,生活本来就不完美或完全没问题,只要能维持应对生活种种所需。7-8分的状态暗示咨询师相信当事人可以自己完成后续行动。
2、如何结束晤谈:①整合性的汇整确认当事人参与晤谈的收获?整体改变及其意义。②探讨当事人准备如何将晤谈中所产生的进展,以及应对困境的经验、优势、力量方法运用于生活中。如:如何继续维持目前的进展、如何承受继续存在的痛苦、可能面对的挑战、可继续努力的目标等。③追踪问句是可用于强化当事人回到生活中的细节的扩展与应对即:追问其具体的行动细节、感受、想法,以及行动后的一些结果,来强化当事人的执行力,实际就是如果有了具体行动方案后,还可以一系列的评量问句、假设问句、奇迹问句、应对问句、关系问句、差异问句以及赞美、一般化、重新建构等技巧合并来探讨、强化、确认。如:咨询过程中的整体改变和意义、产生改变的方法和力量、如何应用咨询中探讨的未来的预设挑战、如何不更糟的应对、未来努力的方向、对于维持与进展的信心、下一步行动等信心、预计的时间与具体步骤等。
3、P86案例对话。通过评量问句,引发当事人对自己结束晤谈的时机与信心(8分),强化了自己改变的行动(继续练习信任自己),随后探讨了回到生活中如何保持、如何应对可能面对更糟的情况、如何确认自己能成更糟的情况中回到自己满意的状态等。
4、SFBT坚持“以终为始”,一开始便以成果问句预备结案,强调短程高效,常见6-10次为准,实际中很多可以达到一次就可以见效的效果。若晤谈几次效果不明显,可考虑转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