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故事,我向来没有抵抗力,一部怦然心动就心动好久,何以笙箫默也翻来覆看了好几遍。当看到电影博主推荐《爱你,罗茜》这部电影时,马上找来看了。
看完电影很是惆怅,这完全颠覆了我对此类故事的印象。
怦然心动中,对于两人各自的感情点到为止,因为对方有追求者,会表现出醋意来。有种夏天骑着自行车,载着喜欢的女孩,她吃着冰淇淋,裙角发丝在微风中飞扬的小清新之感。
何以笙箫默中,对何以琛在分开的七年中的感情生活只字未提,而赵默笙也只是结了个假婚。所以我们看到两人重逢,只有感叹这么守身如玉的两个人不在一起,天理难容!
但《爱你,罗茜》不--只要两个人没交往,就是自由身,和谁恋爱,和谁睡了,通通展现出来。
毕业前,亚历克斯与宝芬妮交往,而罗茜有格雷格。后来罗茜怀了格雷格的孩子,亚历克斯去了波士顿上学。
他们各自过着各自的生活,罗茜在酒店当服务员,偶尔带男人回家,还被女儿撞破;亚历克斯与班花交往同居。好像以前懵懂藏起来的喜欢早被时间冲刷得找不回来了。
因为亚历克斯说很想见她,罗茜风风火火飞到波士顿,两个人像毕业前一样,整天整夜在外面晃悠,好像回到少年时光。但美好只是一时的,在亚历克斯家见到怀孕的班花,和亚历克斯两口子参加晚宴,罗茜觉得羞愧又生气。数落亚历克斯一番后回了家。
回来后的罗茜接受了格雷格,两人结了婚。亚历克斯告诉罗茜班花的孩子不是他的,他已经搬离了班花家。再后来罗茜发现格雷格婚外恋,离婚整理信件时才发现几个月前亚历克斯寄来的表白信。然而他要娶宝芬妮了。
两个人屡屡错过让人些许遗憾,但两人没有拒绝与其他异性发生亲密关系,无形中给人“他们没有多喜欢对方”的感觉。对两人在一起也就没有过多期待,以至于觉得他们不在一起也可以接受。
“喜欢就会放肆,而爱则会克制”用来形容他们恰到好处。他们最亲密的一次就是罗茜18岁生日那天,两个人喝多了吻在一起。
机场送别两个人犹豫不决始终没有kiss goodbye,最终拥抱离开,甚至亚历克斯有点仓皇而逃。罗茜去找亚历克斯那次,草地上,亚历克斯拒绝了她。
亚历克斯不是保守的人,对于主动来勾搭的宝芬妮、班花,他都是来者不拒,但对罗茜,连一个吻都不敢。罗茜说“我爱凯蒂,但是她总让我想起你”姑娘都这么直白的暗示爱你,你还拒绝?
行为放荡,感情克制。为了亚历克斯的颜我尝试催眠自己,也许,他是用放荡的行为来掩藏喜欢罗茜的心思……
有病!就因为罗茜醉酒忘记18岁的那个吻,而亚历克斯不相信喝醉酒能忘记一切,结果两个人鸡同鸭讲一通,亚历克斯就误会那个吻让罗茜感觉“糟糕透了”,所以就再也不敢表露出喜欢来。由此就开始了两个人互相作的12年。
哪怕有一个人豁出去一次,说出口喜欢,也不必这么兜兜转转。什么过尽千帆皆不是,谁让你舍近求远一定要去过千帆了?
有人说这是英国版程又青和李大仁,抱着“拥有就是失去的开始”的心态,从朋友蹉跎多年才好不容易变成恋人。
那为什么我看到“万年修得的李大仁”和程又青在一起松了一口气,而最后亚历克斯和罗茜在一起却不那么欣喜呢?
说到底还是这部电影太现实,把二十多岁男女对性的渴望展现无疑。血气方刚恰好有还不错的异性,况且又是在开放的英国(从罗茜怀孕家人平静接受可看出,婚恋完全自由。要是放在国内,还不兵荒马乱)一切自然而然发生。也正是英国的价值观就是如此,所以两人才能毫不芥蒂地再一起。
而中国人像来含蓄,亚历克斯就是花心的代名词,作为中国姑娘当然更喜欢“只此一人”。所以怦然心动,何以笙箫默更符合我的感情观。但事实上,和当初喜欢的人分开后有多少能守身如玉的?这就是我想说的《爱你,罗茜》的现实,只不过是放大了的。真相,向来让人绝望。
所以想要“失而复得”的感情,首先要保证自己能接受他与别人有过鱼水之欢。
罗茜本质上还是传统的。
面对五年后又来找她的格雷格,她先是愤怒,骂他人渣,但格雷格说过去他没有一天不在想凯蒂长什么样,有没有遗传到好的基因,求罗茜再给一次机会,她就心软了。
朋友惊讶于罗茜居然能接受,罗茜说“他是凯蒂的父亲,我们是一家人”
这时候自己的感受远没有给孩子一个家,一个亲生父亲重要。这一点和国内很多女性是一样的,爱子心切,为了孩子委屈自己也可以。
罗茜的父亲,戏份不多,但是他给罗茜的爱很感动人——只要你想做的,无论什么,我都支持。
罗茜说要去波士顿读书时,母亲坚决反对,如果罗茜去,她就不跟罗茜说话了,而父亲说“那如果你不去的话,我就不跟你说话了”
知女莫若父,婚礼前,父亲说只要你不想,即便是现在我们也走。
如果罗茜肯把对亚历克斯的喜欢告诉父亲,我想,父亲会鼓励她去勇敢追求,也不用走这些弯路。
人生苦短,现实残忍,喜欢就说出来,并不是每个你喜欢的人的备胎都会像班花和格雷格出轨给你机会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