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汽车行驶,远看路旁院子里树上的柿子橙红橙红,想起来幼时。
那时候屋后也种了一颗柿子树,在童年记忆里从未吃过完整柿子。
在柿子还是绿油油青涩的时候,我、哥哥、姐姐三人已经迫不及待摘回家。明知道没有成熟,还是忍不住先咬一口,涩的舌头发麻然后吐掉。乖乖听奶奶的,在柿子头顶上“扎针”,所谓的“针”其实就是木签或者竹签,给它施法后就开始捂在谷里,糠里或者米里,你说怕它会烂掉。完全不会,小孩子早上起床扒开看一眼,手捏一捏有没有软,中午放学再看一看捏一捏,下午放学再捏一捏,恨不得睡前再捏一捏。
大人无奈道:“没有那么快,得过个十天左右的!天天去扒开,熟得更慢了。”
终于这么盼着盼着,柿子终于变软了。“扎针”的部位留下了黑点,有的柿子没有扎好,变了味道。
忘了什么时候不给柿子“扎针”开始能吃上一个完整成熟的柿子了。只知道现在柿子高挂枝头,无人问津。现在的小朋友没有那种期待,也没有特意抬头仰望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