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一位浙江温州乐清的女孩在乘坐滴滴顺风车时,被司机奸杀,年仅20岁。这个消息让滴滴出行又一次陷入舆论的口诛笔伐之中,距离上一次类似的悲剧发生,仅仅过去三个多月,滴滴又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不过,滴滴立即做出对策,正式宣布自27日零时起,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同时免去黄洁莉的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职务,免去黄金红的客服副总裁职务。
然而,滴滴道歉并采取相关措施好似并不能平民愤,很多用户都纷纷卸载滴滴出行的APP,滴滴的信用已经开始面临危机。一位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女就这样被剥夺了生命,真是让人叹惜。但是网约车平台那么多,其中包括:美团打车、uber优步、易到用车、神州专车、曹操专车等,为什么出事的总是滴滴呢?六哥认为这其中和滴滴背后的资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顺风车的模式:顺风车业务其实就是用户对接用户模式,由滴滴公司进行派单,最终对双方需求进行撮合成交。但是在接单过程中,司机能看到发车单乘客的相关资料,而乘客必须在司机接单之后,才能知晓别的乘客对司机的评价。那么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男司机选择乘客时,当然优先选择长相靓丽的女性乘客,而乘客却不知道这位司机到底是好人还是人渣,因此出现事故的危险系数大幅提升。那么,为什么滴滴非要冒着风险做顺风车业务呢?
一、背后资本的强迫。滴滴推出顺风车业务时压根就没把乘客的生命安全当回事,更何况是那些“司机骚扰乘客”,“恐吓乘客”等行为,对于背后的资来说不痛不痒,他们关心的是此项业务的盈亏状况,以及对整个平台的发展利弊。在滴滴的战略决策中,被资本把控的高层管理一直提倡把顺风车打造成一个“一边坐车,一边交友”的社交产品。资本是有时间成本的,背后资本要求滴滴必须尽快推出以及占领顺风车业务这块蛋糕,因此顺风车司机的准入门槛可谓是非常低,只要有车就可以注册顺风车业务,司机素质可以说是完全无法掌控。
二、公司发展理念的引导。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社交功能是必不可缺的重要功能。现如今社交主战场基本被微信、QQ、微博、抖音、快手以及直播平台等统治,而顺风车业务是滴滴的工具中唯一带有社交属性的功能,滴滴自然要牢牢把控在手。
被免职的滴滴顺风车总经理黄洁莉,曾经这样介绍过顺风车:过去你每天在路上两个小时,对于你的人生来说是消耗,但现在通过顺风车你可以认识比较靠谱的人,获得好的社交体验,它就变成了一种收益。私家车也能成为一个半公开、半私密的社交空间,这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场景。这就是为什么距空姐打车遇害仅3个月,滴滴顺风车又悄悄公开了乘客隐私信息的原因。
滴滴顺风车曾经用“你有短裙,我有暖风”这种带有某种暗示的广告语来推广免单功能;用“为她免单,我愿意!”强调社交目的。想想那些男性司机搭载女性乘客,居然还可以邂逅美女,来一段美好的恋爱,是不是司机们都对女乘客都带有某种幻想了?网传各种恶心的“滴滴顺风车聊天记录”,满是兽性的欲望和对女乘客的意淫、觊觎。滴滴顺风车的这种产品理念和营销广告,六哥认为这实际上是暗示那些男司机把滴滴当作一款约P软件。
三、商业模式的定位。滴滴无疑已是行业巨无霸,其背后的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成立,2012年底推出打车业务以来,经过多轮融资,一路过关斩将,滴滴可以说做到了对出行领域全垄断的“闭环”。除此之外,滴滴还在酝酿汽车保养、共享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等项目,满满的是一统天下的野心。
在多轮融资中,滴滴不但获得了包括BAT在内互联网巨头的投资,就连外资也参与了进来。如此多的资本注入,势要打造一统行业的巨型出行平台,坐收出行领域的“刚需”所带来的巨利。一旦这个模式成功,这一领域内的所有传统服务形式都将被挤出市场,想要进入该领域,只能依托资本提供的平台。所以,为了打造“完整的出行平台闭环”这一商业模式,顺风车是滴滴不愿意出让的关键一环。顺风车业务,理论上只要有拥有私家车和驾照就可以承担,又有同城顺路的社交噱头,市场潜力巨大,滴滴绝不愿意失掉这块领地,让竞争对手进入。
但是滴滴在保护乘客安全、防风险堵漏洞上却“不作为”。顺风车业务推出以来所发生的两起恶性案件,都精准地发生在滴滴最初瞄准的两个群体中:年轻女性与单身男性。两起命案可以说是滴滴在扩张野心驱使下,为了打造商业模式,盲目扩张所带来的必然恶果。行业巨头在安全问题上的“不作为”,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滴滴平台屡屡“审核不严”“整改不力”,客服系统为何屡屡拖延失责,为何一些漏洞被堵上了又自行放开,为何道歉声明做出了承诺又悄悄删除,为何一起命案之后才三个多月,又是一起命案。
资本必须要节制,必须要受监管。一旦市场被垄断,那么资本会更加肆无忌惮,它是绝不会自我改革,自我净化的。如果资本的肆意扩张不受约束,如果垄断资本之恶不受制衡,势单力薄的用户必然会被层层剥夺,甚至可能会随时遭受冷血的资本所留下的各种安全漏洞的折磨。六哥想说的是,资本在选择扩张时更应该以用户的根本利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