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喜欢做计划的人,但是往往到最后检视的时候发现实际的达成与计划相去甚远,要么产生愧疚感,责备自己缺乏自控力,要么就感叹“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干脆不做计划了,得过且过。这是两种极端,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掉入这样的陷井中。系统学习了时间管理的课程才发现,原来是我的计划过于严谨,缺乏灵活性。看来,正确地做计划是一问大学问呀!
这节课就是针对我上面的问题所讲----计划的灵活性。老师讲我们做事情要保持严谨而不失灵活性,这样才能处理事情游刃有余。主张首先完成日程表上的事件,其次完成按情境分类的事件。相得益彰、难易相承。真是有智慧!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事件的分类:
1. 日历事件。少而精,写了就要做
2.有截止日的清单事件,在截止日之前可以比较灵活地完成。少而精,到了就必须做。1和2占20%
3.没有截止日的清单事件。(按情境分类)很多,可以按照重要、少;相对不重要、多这样的标准,来分成三类。80%
情境的概念就是你在什么样的时间,什么样的空间,你当时的体能、精力、情绪怎么样。例:堵车。此时你的能量不高,不应该安排很重要的事,而是安排简单的事。(可以看看OF中的清单,如:电话,找出比较重要的,打一打。)不是把所有的事做完,而是选择适合当下情境的事来完成。
回顾我在使用OF事件分类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当天的事情没有做完的情况。当一天结束的时候,我就把这些没完成的事件的截止日期改到第二天,就这样,有些事情就会被推迟很久,这样导致拖延心理,让自己觉得自己不够高效。今天再次复习这一讲,发现我应该把这类并不太重要的事不标截止日期,而养成按照情境来不时查看清单,再选择重要的事情来做的习惯。
还等什么呢?马上在OF中记录下,修改清单事件的截止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