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视线里,乡村是山的世界,十几户人家随便往山坡上一撒,便成了村落。依山钻个窑洞,搭几间瓦房,就成了家。田是挂在山上,一层一层,从山底盘到山顶。路也是在山上,从山脚一直伸向云端……走进乡村,也就走进了迷人的童话。山是密密的,一个个相挽着;天是窄窄的,夹在两山之间;牛也在头顶,慢慢地从山那边转过来。
正值山花浪漫、万木竞秀的季节,笔者随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来到瑶寨采访。穿行在瑶寨,放眼望去,茫茫林海,满目拥翠,生机盎然,火红的杜鹃竞相斗艳,和风吹拂,花香阵阵,令人心醉。连片的楠竹随风摆动,一条蜿蜒狭窄的山路在山间轻舞,只见一队人马正在青山绿水间,披荆斩棘,测量打桩,为即将开工建设的兰山村至延寿瑶族乡的4.5公里公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这是深化“为民务实转作风,勤廉办事树形象”作风主题活动,以改善瑶寨交通落后状况为主线,促进瑶民收入增加的一个缩影。
兰山村位于汝城县盈洞瑶族乡东部,距离汝城县城81公里,地处偏远山区,地形以山地、梯田为主,山多田少,沟壑纵横,山青水秀,林海茫茫。由于瑶民居住分散,这里比较落后,路难行、通讯差、饮水难、用电难,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被誉为汝城县的“西藏”。兰山村里勤劳淳朴的瑶民世世代代坚守在大山深处,依然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该村辖12个村民小组50多个自然村,常驻农户257户925人,均为瑶族。全村土地总面积12970亩,其中林地面积11345亩、耕地面积746亩,大部分是旱地。经济条件较为落后,村集体经济收入是一片空白。这里的主要产业以林业为主,劳务输出为辅,其中金银花、水晶梨、笋干、西瓜、辣椒和手工布鞋是瑶民的主打产业。2012年,该村农民人平纯收入仅为850元,贫困农户达130户620人。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读懂兰山村的现状、优势,才能找准帮扶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驻村工作队到来后,走村入户,广泛深入地开展调研,与村干部、村民座谈,了解村民所想、所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工作组对瑶寨进行全面“把脉”,“对症下药”开出了一张张“理疗”的“处方”,并落到实处。首先是以规划为龙头,集思广益,制定了兰山村发展总体规划,按照生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建设、社会事业和制度建设等项目需求类型,拟定了14个具体计划项目,提出了依托森林生态建设,抓好苗木、药材、笋干、辣椒和水晶梨、西瓜等产业基地建设,走农、林、牧相结合的产业化发展道路,让瑶寨村民看到了希望和出路。并根据实际需求,制定了涵盖道路建设、通讯、农田水利、卫生等内容的11个扶贫开发项目,总投资达756.8万元;其次是吃透政策,争取支持,加强与财政、扶贫、交通、广播电视、水利、林业、卫生等部门的衔接联系,及时跟踪和落实项目的计划、资金和政策;再次是统筹兼顾,根据轻重缓急,从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迫切问题出发,坚持以抓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以突出产业发展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以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为载体,建设美丽新农村。
和谐发展的“美丽新村画卷”,点燃了瑶寨村民激情创业发家致富的希望与梦想,奏响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干部群众鱼水情深的美丽音符。水、电、路、讯是关系民生大计的首要问题。工作组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积极跟踪落实农村公路畅通工程项目,马上组织了一支测量队进驻该村,穿越高山密林,披荆斩棘,夜以继日,在狭窄的羊肠小道上开展艰苦卓绝测量工作,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设计图纸,不久将开工建设,在年底全面完成600万元投资的兰山至延寿2.5公里、拓宽2条3公里的通组水泥路。同时,突出以“两改”(改水、改电)重点,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农民自愿、政府引导”的思路,统筹推进了300平方的村部综合楼修缮工程,实施村部绿化160平方。由于瑶民居住分散的点多,生活用电线路长、线路损耗大、维修难,造成该村瑶民用电成本增加,平均每户每年电费要比县城居民多200余元。结合实施村部至何家山片的“点亮工程”,积极与电力部门联系,该村电力线路改造即将拉开序幕。手机没信号,信息闭塞,也是该村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短板”。工作组不辞辛劳,争取移动通讯公司理解支持,即将投资70万元新建一座移动基站。山高林密,生活用水质量没保障,农业微薄的收成也完全取决于天气。工作组成员常驻村里深深真实感受到了瑶民的生活生产的困境,牵动着大家的心。为此,将投资15万元硬化维修苟子洞、狮毛埂、石离背3个村民小组的农田灌溉水渠1500米,并利用现有水资源实施引水工程,届时将有152户村民受益。
“兰山村地处偏远,交通落后的局面多年以来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在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决心下大力气打通出山的路,村支两委和村里的党员发挥模范带动作用,有信心、有决心改变落后面貌,建设美丽新村”该村党支部书记、今年36岁的徐良养道出了自己带领瑶乡村民发展村里各项事业的铿锵誓言。
龙头起舞飞扬,美好愿景在望。党员干部发挥引领作用,就像一束明媚阳光,照射出一道新农村建设的亮丽风景线;犹如一股股清泉,为该村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在乡、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走村串户,先后察看了该村里的项目实施情况。该村支部书记徐良养种植金银花50多亩,今年预计产值达到5万元以上。在他的带领下,全村一半以上农户均种起了金银花。每到一处,房前屋后都种植了一片片的金银花,绿油油的,长势喜人,全村种植面积达227亩。在该村的红头垅片、胡家片看到的千亩楠竹林生机盎然,一根根疏密有序长出来不久的新竹挺拔向上,随山风摆动着嫩嫩的身姿。刚刚花谢不久的水晶梨树林里,氤氲着水果灌浆的芳香,一颗颗小小的水晶梨挂满了枝头,惹人喜爱。站在山坡上,不时能听到“哞哞”的牛羊叫声,该村今年有60户农户饲养山羊的数量将达到6000头,并建立2个经济合作、养殖合作社。青山变金山,1.1万亩国家级生态林的“绿色银行”储备着后发赶超的不竭动力和强大的经济实力。走进修茸完善一新的集医疗卫生、办公、娱乐等为一体的村部组织活动中心,盈洞瑶族乡党委黄书记感概道:“搭帮党的政策好,搭帮驻村工作队的努力和支持,现在兰山村的各个项目正在抓紧实施,特别是听说马上要修路了,老百姓拍手称好,全力支持,看到了的美好发展前景。路通了,既节约运输成本,又能让山里的特产及时运出去。”
“时雨点红桃千树,春风吹绿柳万枝”。驻村工作队进驻瑶寨以来,市局领导先后多次深入瑶寨调研和解决实际问题,犹如和煦的春风,推开了大山深处的春寒,唤醒了山民沉寂的睡梦,点燃了瑶寨致富的希望和梦想。兰山人将立足秀美青山,做足“山货”文章,通过规划引领、争取政策扶持、分步实施,正迈步走着一条靠山脱贫致富的路子,一些多年想办而办不成的大事、实事,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连绵起伏的群山,一望无际的林海,成方连片的楠竹,满目葱茏的金银花,远远近近的山坡上,绿意摇曳,山花竞相盛放,芳菲四溢,空气清新。行走在兰山村瑶寨里外,从瑶乡村民的言谈笑语中,看到了瑶民脱贫致富的梦想正在辛勤的劳作中慢慢实现,感觉这里的山特别青,树特别绿,花特别香,也感受到了瑶乡的景色特别美、特别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