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四月一日,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怀念起一个人,他有着少年般明朗干净的笑容,待人温暖真诚,却选择了最决绝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
他就是——张国荣。
十七年过去,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人对他念念不忘?除了他的唱功和演技,更多的是因为他的为人。有人说,对张国荣的爱,是“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亦舒曾在《刹那芳华》里对张国荣有这样一段描写:
“什么样的男孩子以Leslie为名呢,是那种见了父亲或长辈叫sir的男孩子,斯文有礼,清秀伶俐。张国荣就是这样,叫人在公众场所偶然见到,只会得诧异:这么漂亮!”
当然,张国荣被赞“完美”,绝不仅仅是因为他出众的长相和对演技的极致追求,更在于他待人真诚、热情和善良。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娱乐圈,几乎每一位新人都曾得到过张国荣的提携。
著名导演陈凯歌在谈及张国荣时曾说他是个干净的人,“一个人在花花世界里这么干净,你还要他干什么呢?”
这样干净纯真如少年的人,这个世间留不住。所以,他选择从文华酒店24层高空跃下,如流星一般结束了自己绚烂的一生,将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46岁,留给世人无限唏嘘。
回顾张国荣的一生,可以发现,他是一个具有典型的“永恒少年”特征的人。
01 什么是“永恒少年”?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在《变形记》中曾提到一位西方古代的儿童神,名叫puer aeternus,意为“永恒少年”。奥维德用它来指代古希腊依洛西斯( Eleusinian)神秘仪式的孩童神。
后来,在希腊神话中,孩童神逐渐衍生出两个神,一个是酒神狄俄尼索斯,一个是爱神爱洛斯。这两个神也同时具有“儿童神”的特点,即——永远年轻。
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在他的著作《达摩流浪者》中写到:“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这句话打动了无数人,确实,少年感是青春与活力的象征,人人都希望永远年轻。
但是,却有很多人被困在了永恒的少年情节里,他们难以挥别青春,更无法走入生活,与他人建立稳定的关系和链接。
这就是荣格心理理论中的“永恒少年”。
“永恒少年”是荣格理论中重要、常见的原型,表现为孩童青少年的理想化样貌,青春不老、活力十足、精灵古怪、放荡不羁,让人又爱又恨;创意无限、敢爱敢恨、勇住直前、历险挑衅,叫人既妒且惧。
在《永恒少年:我们为何拒绝长大?》一书中,作者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以法国成人童话《小王子》、神秘小说《无空间王国》为文本,详细说明永恒少年的来龙去脉,解读了永恒少年的心理与人生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02 “永恒少年”的原型角色
“永恒少年”在不同文化中都能找到原型角色。书中,作者冯·法兰兹列举了不同文化中存在的“永恒少年”原型,除了前面提到的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和爱洛斯,还有东方波斯教中国的塔慕斯、印度的安东尼斯等。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最熟悉的“永恒少年”,就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风靡全球的成人童话《小王子》原型,其实也是源自奥维德的《变形记》中的“永恒少年”。
而这些角色的共同特点就是,纯洁无暇,充满诗意,厌弃成人世界,永远停留在青春期以前的心理状态中。
当然,“永恒少年”不只是男性具有,女性也同样存在。在分析心理学家看来,具有非常强烈的消极母亲情节或消极父亲情节的人,才会表现出永恒少年的特征。
03 “永恒少年”的特征
“永恒少年”情节多见于男性,其最典型的特点是长不大,有时也会用来指代带有母亲情节的年轻男性。通常,认同于永恒少年原型的男性,会在青少年心理阶段维持过久,也就是说,他的青春期会一直持续到十七八岁以后的人生,同时,大多数具有“永恒少年”情节的人都会过度依赖母亲。
荣格认为,认同了“永恒少年”原型的人,存在两种演化倾向,一种是同性恋,另一种就是永远追寻在路上的风流公子唐璜一组。
在第一种情况中,他对异性的力比多能量仍然和母亲绑在一起,母亲就成了他唯一的爱恋对象,于是他无法和其他女性建立正常的关系,任何一个女性都会成为母亲的竞争对手,因此他的需求只能通过同性来满足。通常这一类型的男人欠缺阳性,因此也需要在同性伴侣身上寻找自身所欠缺的。
而对唐璜主义者而言,他们在两性关系上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花心浪荡。对他们而言,母亲的意象是绝对完美没有任何缺点的,他们希望在每个女性身上找寻完美母亲的意象。也就是说,他在找寻的是带有母性的女神。然而,当他被一个特定的女性所吸引并投入极大的热情后,却发现她不过就是个普通女性,他的热情瞬间消失,转而被另一位女性所吸引,如此循环往复。
冯·法兰兹指出,在如今的时代,第一种类型即“困在母亲情节”的妈宝少男类型如此显著,同性恋增加得越来越多,甚至连青少年都涉入其中。可见,“永恒少年”的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实际。
04 张国荣与“永恒少年”
作为一位在全球华人圈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演员、歌手和音乐人,张国荣的一生短暂而灿烂,展现了“永恒少年”的几乎所有特征。
a.糟糕的原生家庭使他一生困于“母亲情结”
张国荣出生于香港的一个富裕家庭,是家中的第十个孩子。他的父亲张活海是洋服店的老板,30年代白手起家,很多好莱坞明星都经常来光顾。
虽然家庭富裕,但张国荣的童年却是孤独的,因为他的父母和孩子们的关系非常冷漠疏离。父亲忙于生意和交际,总是在外招蜂引蝶,母亲始终觉得自己嫁错了人,终日郁郁寡欢,对孩子极少关爱。
张国荣一生都在试图化解与母亲的隔阂,他一直在渴望母亲的关爱。这样消极的母亲情结使得他无法与其他女性建立正常的关系,最终在同性那里得到自己渴望已久的爱。
b.内心具有鲜明的个性,不愿改变自己去适应周围环境
对“永恒少年”而言,他们的内心都是独特而鲜明的,不会为了迎合社会而改变自己。同时,他们的内心还极其自恋,是绝对的完美主义者。但同时,在面对周围人时,他们又会形成一个非常自卑的情结。两种情绪在内心形成了强烈的冲突。
在张国荣二十多年的歌坛生涯中,他与谭咏麟之间的纷争是无法避开的话题。作为一个热爱音乐事业的歌手,为了平息两家粉丝之间的纷争,张国荣宁愿选择退出歌坛,也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己有半点误会和污蔑。
后来,在电影事业上他又遭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虽然他表现得不卑不亢,但内心深处还是备受打击,这些都对他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c. 难以拥有生命本能的真实
冯·法兰兹指出,“永恒少年”通常倾向于避开与踏实感的当下接触。有时他们能够活出自己的本能生活,但却用理智设下人为的情感障碍,将实际所过的与真实自我区分开来,他们从未真正地沉入过这个世界。
很多带有“永恒少年”特质的人,会带着巨大的活力将自己投入生命,显得像是活出了成功的人生,这类人通常是演员,演戏就意味着扮演角色,甚至对自己的生活也是在扮演角色,如此才能说服自己有活着的感觉。
张国荣一生演戏无数,无论哪一个角色他都饰演得极为出色,仿佛本色出演。他曾说过:“我不怕沉迷到剧中去,一部戏演完,我是很容易抽离出来的;我喜欢做演员,就是因为演员有许多条生命,他可以是皇帝,又可以是乞丐,一会是古装,转眼又是现代人,千变万化的。”
尽管旁人认为他的演技是成功的,但他自己却不这么认为。他可以投入到每一个角色的生活中,却无法拥有自己的平静生活。
d.“无脚的飞鸟”,永远找不到自己想要的
“永恒少年”总是在不断尝试新东西,不断变更生活体验,但却永远找不到他们想要的。因为,他们真正想要的是自己的幻想或幻觉,这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满足的。然而,在某种程度上,幻觉和现实是截然对立的。
《阿飞正传》中,张国荣饰演的阿飞说:“我听人家说,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可以一直的飞呀飞,飞得累了就在风中睡觉,这种鸟儿一辈子只可以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时候……”
在拍摄这部电影之前,张国荣曾和导演王家卫聊到自己的感情经历以及和母亲得到关系,后来王家卫就把他说的一些东西放进了电影里。所以,阿飞其实带有很明显的张国荣的影子。
而张国荣这只“无脚鸟”,在天空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最终选择了以坠落的方式下地。
05 “永恒少年”如何自救?
每一个带有母亲情结的男人总是需要和成为“永恒少年”的倾向相抗衡。当一个男人发现自己带有“永恒少年”的特质,他该如何自救?
荣格的建议简单而直接——去工作。
治愈永恒少年的工作是那种他必须要在阴沉的早上将自己踢出被窝,同时一而再再而三重复的无聊事一一必须通过绝对的意志力而为之。
这里的“工作”并不是指自己喜欢的工作,因为任何人面对喜欢的工作都可以投入极大的热诚。只有在应付不喜欢的工作时,才能够逆流而上,突破本能,从而磨砺自己的意志,不再寻求庇护和怀抱。
另一方面,要摆脱“母亲情结”的控制,“永恒少年”们必须要完成“精神上的弑母”,真正摆脱母亲的阴影和控制,完成个体化进程,才能彻底走出少年情节,独立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