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半年前写的,一直没有发表,现在再看,很多东西已经有些不能太理解当时的心境了。人呐,有时候真的是会活成自己讨厌的人的样子。
所以记录还是有点用的,这样才有机会在精疲力尽之时,停下来,回顾初心。
正文未修改
一直以来我都坚信,人的信念的坚持需要强有力的手段才能得到保证,不然再强的自制力都很容易被消耗殆尽。而想要保持一种信念(也可能是多个信念),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他们记录下来时常阅读来提醒自己。
想想看,上学的时候是不是有很多人把一些鼓励的话语贴在某些显眼的角落?说实话还真的有点用呢。
下面十条信念,实际上就是我给之后一年的自己制定的行动指南。一年前我也在本子上写过类似的更简短的几条计划,后来还真都完成的不错。所以这次特意做的更正式一些,相信一年之后再看时,同样也会有欣喜的感觉。
1. 扩展专业领域深度和上下游领域知识
首先是专业领域深度:
作为初入社会的无产阶级打工者,不管以后是想要创业还是深造,只要你想要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你至少都需要有你自己擅长的领域。它不仅仅是你养家糊口的一个工作或者技能,还能完善你的社会角色,是你以后进行资源交换的保证。
经常看到一些鼓吹创业或是价值投资的人,他们很看重业余以外的‘投资’,认为我们的工作仅仅是为了糊口而已,想要实现财富自由只能靠副业或创业,因此在工作上投入是不必要的。
这个观点我部分认同,但个人觉得更适合三十岁以后的人。刚毕业的我们最需要的还是一份靠谱的工作来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蜕变,不然连老丈人这一关都过不了还想去忽悠投资人?
然后是上下游领域知识:
如果上一点只是少数人的特立独行,那这一点恐怕好多人都会中枪了。有许多人,在一个岗位一干好几年,除了自己的职责内的工作,其他概不关心。不管换了几家公司都干的是同样的事情,靠逐渐丰富的经验和技能的纯熟来升职加薪。
这方面接触比较多的就是我的程序员同事们。他们当中很多人都跟我说过,反正在哪都是码差不多的代码,项目也大同小异。所以跳槽的时候只要给钱多,公司干啥的,哪个领域的无所谓。
这种观点短期看的确找不到什么破绽,多换几个领域有助于开阔视野,但是这只是对于年轻人来说的。等我们到了三十多岁,没有对于业务和行业的深度了解,只是会专业技能的话,是很难被委以重任的。任何公司和机构的中高层,更需要是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多面手,而不是只会磨练岗位技能,准备随时跳槽的‘墙头草’。
凡事还是早做打算的好,省得老大不小还在基层岗位摸鱼打诨时,还要抱怨“钱少事多责任重”,“技术迭代快”,“拼不过年轻人”了。
最后是具体怎么做:
第一,每做一个项目都要把经手的业务搞明白是干什么的;
第二,多和其他部门的人聊聊,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
第三,多上公司网站,看看公司的最近新闻和动向,试用公司的产品;
第四,关注同行的新闻,看看他们的产品和网站;
第五,关注行业内的投资新趋势,有哪些创新和机会。
2. 关注新鲜事物,往新兴领域发展
这个是我在之前一年就在坚持的。古往今来,机会往往都是在新兴领域诞生的。那些传统领域有太多的既得利益者和竞争者,想要分一杯羹着实不容易。
现在我们反正也没什么资本,除了时间外也不用担心有什么沉没成本。所以正好可以利用相对还比较充沛的时间去了解和研究,以后再转行的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具体怎么做:
第一,每天刚上班和下午空闲时看科技网站和新闻,包括金融投资领域新闻;
第二,追更加精的公众号文章,比如吴晓波频道每日财经新闻,有道云笔记每周推送;
第三,刷知乎行业相关话题;
第四,工作上多参与新项目,比如最近的几个机器人和AI项目。
3. 英语对话和流畅阅读能力;
学习英语就是那种每个人都觉得挺重要,但是考试不考的话,没几个人能好好学的个人投资项目。作为一个重要而不紧急事件,只有在用到它之前下功夫,才能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需要用的时候发挥作用。
英文好的作用:
第一,一线城市特别是上海的外企很多,英语好的人职场优势很大;
第二,投资少。相比脱产读研和花钱考证,学习英语简直是性价比最高的项目;
第三,对于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帮助,也会增加乐趣。对于需要出国旅游,看美剧,平时读个外国文档和论文,唱个英文歌的人来说,英语当然也是尽可能好才行。
具体怎么做:
第一,每天饭后散步时听eslpod和englishpod,早上花25min跟读对话;
第二,等车排队什么的碎片时间刷扇贝单词和新闻,少量即可,不作为重点;
第三,大块时间用kindle看英文原版书,定期回顾生词;
第四,闲暇时在《英语流利说》录电影配音,刷刷英文字幕的老友记。
4. 一些短期可完成的项目,活动或者比赛;
写到这一条,我就想起最近有好多人,每天在各大app和公众号打卡报道,又是听音频又是读书分享,口号就是类似于“改变,做更好的自己”,“每天30分钟,一年读完100本书”。说白了,就是知识焦虑和信息依赖。花太多时间听干货,受太多二手贩子的知识荼毒,到最后很容易就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执行力。
读书,本来是件有百利而几乎无一害的事情。但是,我认为除了消遣类的书之外,我们在某个时期读的书,都最好是短期内可以发挥作用的。不然我们选择读书,难道真的就只是为了消遣和心灵慰藉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如果我们能将近期所学运用到工作和事业中,让它产生收益,那么不就跟玩游戏打怪升级一样能产生成就和快感吗?相信这也有助于我们继续读更多的书,刷完buff好打团嘛。而项目或者比赛则是除了工作之外,能够有效锻炼技能的活动。
总结下好处:
第一,学以致用,既产生效益又增加动力,促进良性循环;
第二,开阔视野,顺便能认识许多有意思的牛人;
第三,搞不好有外快哦。
具体怎么做:
第一,关注大v和微博门户上的信息,还有在豆瓣和活动行上关注同城的一些交流活动;
第二,关注线上的活动,参与一些业余的线上项目,还有墙外的世界。
第三,调查下一流高校的学生都在搞些什么新鲜玩意儿。
5. 想办法赚一些工资以外的钱,并让投入的时间效益递增
这条我在大学期间实践过,虽然仅仅是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每天晚上摆两个小时地摊儿,但直到现在,当时的一些经历还在源源不断给我输送灵感。
关于被动收入,关于销售,实在有太多可以谈的东西了。在赚钱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收获许多远比金钱本身重要的东西。这些是每天靠出卖时间和脑力劳动远不能带来的。
而所谓投入时间递增,主要是为了防止在赚钱的过程中,一味在乎现金流,而忽视了我们自身的价值提升和效率提升。心里念着要提高单位效益,才可能有灵光一现的创新模式。
用别人的轮子只能温饱,自己造轮子才是出路。
具体怎么做:
这个真的没想好,可能是时机未到吧。回首一年来,我已经错过了三四线房价飞涨(问号脸),比特币飞涨。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还会错过更多,悲伤。。。
第一,短期不碰股票和期权衍生品,不做波段操作,只进行一年以上指数基金定投,形势有变再撤;
第二,继续学习会计金融公司法相关知识,挺有意思的;
6. 看科技和财经新闻,关注其他行业机会
看起来跟上面第二条有点重复,不过这个主要侧重于转型和职场定位问题。
职场人为了不让自己陷入舒适区,最好的状态就是一直在找更好的工作机会,不断地用下一家公司的标准要求自己。
而想要跳槽或转型,平时就要多关注行业内外的一些新闻和小道消息了,投资机构的钱都流向哪些领域哪些公司了。
7. 了解一些感兴趣的的其他行业和学科知识,比如社会学,艺术,哲学
万变不离其中。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一个思维体系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如果可以把另一个学科的知识迁移过来运用到自己熟悉的体系,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也没想到大学期间对我影响最大的居然是大二修的心理学课程了,促使我后来研究了相关许多心理学领域的书籍,影响到了我的第一份工作,可谓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具体怎么做:
第一,不要抱太大压力和期望,毕竟不靠这个吃饭,完全凭兴趣了解即可;
第二,网易公开课上有一些不错的课程,《得到》APP上一些音频貌似也还可以;
第三,别忘了知乎上除了金融和it人士外,还是有一些其他领域的牛人的。那里除了逼格过高外,有些回答通俗易懂的文风还是挺适合了解某些不熟悉的领域的。
8. 练习一些看似无用的软实力,比如演讲,讲故事,ppt,谈判,写作
软实力大家现在都知道挺重要,但是真正愿意花时间的也不多,因为太虚,很难检验学习效果。所以,还是需要列在计划中来强制性提醒自己。
以下是几个方面软实力的好处:
演讲,讲故事,ppt,谈判等:
这几个大家都知道,是升职加薪跳槽谈薪晋升高管给下属画大饼忽悠投资人的必备利器。嗯,要为梦想窒息;
写作等书面能力:
在一二线的公司里貌似作用不是很大,不像在体制内一样可以靠写得一手好稿子博得领导宠爱从此飞黄腾达。但是对于个人来讲还是有很多好处的,定期总结得失,分享心得,练习语言表达能力,关键是记录了这个时期的生活和思想,过后再看时会特别充实;
戴高帽甩锅借刀杀人等厚黑学:
还年轻不碰这些。
具体怎么做:
第一,网易公开课有相关课程,知乎相关话题也有讲,打基础时先看看这些;
第二,演讲能力想要切实提高,最重要的还是刻意练习,对比提高;
第三,该在公开场合发言就不要怂,该跟人争取权益就要争取,不怕撕逼不怕怼;
第四,平均每个月都要在简书上写篇文章。
9. 分享和交流,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
当今时代我们的工具越来越多,沟通成本也低了许多。但与此同时很多人却没有好好利用这些工具,用漫长的工作和业余的独自享乐把自己封闭起来,每天活在自己的世界和舒适区内。
这样做无可厚非,及时行乐又符合本心,但我们人类毕竟是群居动物,“空巢青年”的生活习惯并不一定符合我们进化几十万年的身体和大脑。沟通是大部分生物都有的必备的生存技能,我们人类当然也不能拉下。
关于沟通的好处
- 分享:
主要是把自己学到的东西通过整理表达给别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等于又学习了一遍,顺便也可以检测自己的掌握程度; - 交流:
是信息的互换和思想的碰撞,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思考角度和行业见解,对于双方都会很有帮助。
具体怎么做:
第一,虽然懒,但是该见的同学朋友还是要定期见的;
第二,各种看似无聊的即使没有明确目的也要去看看的,大概率有别的收获;
第三,社交软件上不做潜水党,该晒该刷的存在感还是要有的;
第四,有什么好东西线上线下都可以跟人分享,写文章也好,发帖子也罢。
10. 培养兴趣,交友,旅游,享受年轻人才拥有的最自由和独立的时光
我们可能是新中国第一批从小温饱不愁的年轻人,可以选择想要的生活的。所以,不要浪费了这等任性的特权。
来场说走的走旅行,说辞就辞的工作;
不想加的班就不加,不想嫁的人就不嫁;
喜欢的东西就买,感兴趣的东西就学;
不要那么多条条框框,不想那些家长里短;
我们一辈子的时间很长,年轻时候的日子却很短;
所以,要把时间浪费在真正美好的事情上。
结尾:关于标题的解释
以前每次写文章都是最烦起标题了,这次本着理工男实用主义的精神,标题实际上就代表了这篇行动指南的总纲:
- “行动指南“,代表这篇文章是为了指引,每部分不会说的太细。因为主要是给自己看的,内容是针对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价值观不同的人不会试图说服;
- “年轻人”,表示只适用于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和资源背景的职场菜鸟,不同阶段的行动指南肯定是不一样的;
- “门槛不高”,主要是说这些都是我们普通人可以马上去做的,而像什么“出国深造”“资源互换”这些,虽然很对但是离我们目前有些遥远(起码对于我自己吧。。。);
- “短期有价值”,主要是秉承我坚持的一大原则“永远不要计划三年以后的事情,因为世界变化太快”。预期在三年内能产生效果的事情才值得投资,不然沉没成本太大。
todo
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