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抄写第79天:《论语》
我们都熟悉一个成语,叫:登堂入室,这成语也来自于《论语》。
孔子的一个学生,叫子路。这个学生为人率直,性子急燥。一天,他在老师家鼓瑟。
音乐,是修心的一个好方法。听音乐,能听出弹奏者的心情,是平静还是燥动不安。比如诸葛亮的空诚计,诸葛亮在城门上燃香弹琴,之所以当时能骗过司马懿,估计这琴声应该是怡然自得、高远悠扬,丝毫没有慌乱之音。
性子急燥的子路鼓瑟,可想而知,听的人都能听得心烦意乱。孔子实在听不下去了,就批评子路,你这样鼓瑟,不应该在我家鼓。
听见老师时不时批评子路,孔子门下的学生也开始对子路大师兄表示不敬。
老师是权威,往往学生很容易跟老师的态度一致。这在小学低龄阶段最明显,老师常批评哪个孩子,哪个孩子往往被同学孤立、看不起、排斥。估计,孔子这些学生也是如此心理。
很快,孔子感觉到了这一点,他就对门人说:你们别光看我批评你们子路大师兄,他可是已经登堂的人了,只是还没入室而已。你们呢,只是入门,连堂都没登上呢。意思说,你们哪有资格对子路师兄不敬呢?
成语“登堂入室”,由此而来。从中可以看到三点,在孔老师那里求学,分为入门、登堂、入室。
入门,就相当于在孔老师那里取得了学籍,但听课,估计只能在院子里、门外听,或者师兄们听完老师课出来,问问老师今天讲了啥。所谓门生,就是这意思。
登堂,意思里可以在大厅里听老师讲课了,离老师的距离更近一步了。
入室,可能就是学生的学问更进一步了,就如当今本科生,研究生之类,可以到里屋授课了,就像子贡、颜回这样,老师引用诗歌也能听懂啥意思的学生了。
由成语“登堂入室”,可以猜测孔老师一人为啥能教那么多学生了。很多入门的学生可能连登堂听孔老师上课的机会都没有,只能从登堂入室听课的这些师兄弟那里,听到一些老师说过的话,就是当今所谓的“二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