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作品 | 听陈丹青讲《局部》

                         01

             “绘画的心情比画重要”

        之前有段时间被陈丹青先生的一档节目《局部》所吸引,在节目里他多次提及自己珍藏的一幅梵高的小画《海边的渔夫》。在这幅被陈丹青先生称为梵高大师“初习的作品”上,画的仅是一个脏兮兮并且有点邋遢的青年,整张画颜色深重,没有一丝明亮。

        然而,就是这么一幅作品却被陈丹青先生视若珍宝,且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绘画”。若非要究其缘由的话,他认为自己是被梵高画里渗透出的那种画画时的“憨劲”所迷倒。

        陈丹青先生的这种独特想法多少让我想起了自己短暂的“学画生涯”。和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在墙上涂涂画画一样,自己小的时候也喜欢往家里的白墙上随意涂上几笔。然而这样的行为却是大人们所深恶痛绝的。于是,家里就买来画画的纸张,让我在纸上画。但是他们觉得这还不够,接着买来了学画的图册,让我认认真真地仿着画。这样一来,家里的白墙倒是不用遭罪了,但自己却一下子没了那份由着性子随意涂抹的快感。

      我不知道是不是有很多人和我一样,一开始对诸如“画画”等这样的事情抱有热情,却被无端地赋加了条条框框,也因此失去了那份原始的趣味。

                         02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当很多年以后,自己才发现,不单单是家人会给自己设置做某件事情的“条条框框”,整个社会都在不厌其烦地为你设计规矩,希望你因此而成为一件完美的作品。

        可惜,我们难免会犯错误,也会有徘徊迷茫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没办法按照“条条框框”去修正的话,为何不试一下回顾自己一开始抱有的信念。虽然由此出发去做改变的话很可能让你失去别人眼中的“完美形象”,但它好歹可以帮助你看清内心里真实的自我啊。

        每当我把这样的想法分享给别人听时,我以为会得到对方的些许赞同,然而更多的回应却只是“摇摇头、叹叹气”。这样的情境出现多次以后,我也多少有些自我怀疑了。

       直到有一天,亲戚的孩子拿着一幅胡乱涂画的纸给我“欣赏”。当他眉飞色舞地向我描述画里的世界时,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自己应该去相信什么、应该去坚持什么。心里这么一想,再重新看一眼手里的画,便不由自主地笑着对他说:“这个作品真的太棒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雨在我看来是个很有魔力的字 小学班里有个女孩叫 刘小雨 ,人美丽乖巧,亮闪闪的眼睛,小小嘴巴,总是穿着漂亮的裙子,...
    小妖精老巫婆阅读 422评论 0 0
  • JavaScript经典小项目——制作简单的计算器功能使用JS完成一个简单的计算器 功能。实现2个输入框中输入整...
    只是一个怪咖阅读 2,004评论 1 2
  • 看了一场北京和新疆的比赛。作为一个辽宁球迷,从客观来讲这是一场精彩的比赛。结局对于我来说,没有任何期待,反而过程更...
    静谧夜空阅读 14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