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初中班主任就深深了解这一点,当我们数落孩子的缺点的时候,小张老师就会说,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别说孩子,成年人也是有可塑性的。那时作为家长的我们,开始不再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而是把孩子的每次犯错当成一种成长的契机,而不是衡量她的价值定位。
生活中,我们喜欢通过完成一件事的结果来评价一个人的能力,进而对这个人做出评价,这种惯性的思维模式,不仅用在了别人身上,也不知不觉的用在了我们自己身上。当一件事情没有做好的时候,要么推卸责任,要么寻找客观原因,却很少去找怎么补救的办法或吸取教训,这也使得有的人,活了大半辈子都对处理某类问题感到束手无策。甚至害怕这类事情的发生。
孩子的初中班主任就深深了解这一点,当我们数落孩子的缺点的时候,小张老师就会说,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别说孩子,成年人也是有可塑性的。那时作为家长的我们,开始不再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而是把孩子的每次犯错当成一种成长的契机,而不是衡量她的价值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