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画线文字主要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定点(壁顶上)换景,描绘了怒江绝壁的“形”——“万丈绝壁垂直而下”,“深远似涓涓细流”;怒江的“色”——“亮亮”;怒江的“声”——“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人俯望怒江的“感受”——“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由近及远再到近,变换视角,分别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写所处环境,极具感染力。
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先找到写牛的相关文字,联系上下文体会其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第一处“牛死也不肯再走”是牛面对峡谷时的表现,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第二处写牛“两眼哀哀地慢慢眨”“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是牛在溜索前的表现,与“我”的害怕恐惧相互映衬,又与邻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
(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直接或间接描写人物的文字。本文写领队的文字虽不多且较分散,但每一处都能体现出其性格特征,结合人物所处的险峻环境及其表现的从容、认真、豪迈等的句子就能概括出来。
答案:(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要结合文中所写的人、景、物及其相互关系,写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要言之成理。
答案:深刻意蕴:
(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
(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
情感取向:
(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