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姐
文/张华
大姐今年七十一岁了,但身体很好。她性格开朗,心直口快,还懂得与时俱进赶时髦呢!试问有谁见过七十多岁的老人会玩手机?还会玩微信会自拍?更让你不敢相信地是她还会发表情发图片会复制会收藏呢!服吧?不服不行。
大姐是家里的大女儿。她还有一个哥哥,两个弟弟,六个妹妹。懵了吧?亲!我家到底兄弟姐妹几口人?别算了,十个!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七八十年代的农村里,一家三口人都吃不饱穿不暖。更别说姊妹兄弟十个孩子了。可想而知父母经历了怎样地饥寒交迫啊。而大姐就是爸妈的帮手、家里的希望、弟妹们的救星。
那时家里孩子多,喝口水都很难。你想喝水?就得挑着桶担,走一里地,还得三个人从二十几丈深的井里绞水吃。别说吃饱饭了更别指望上学了。除了大哥刚开始上学多点,随后在外参加了工作。大姐只读了三年书。二姐读了一年都不到的书。三姐四姐从不识字。我是家里的二儿子。由于那时的重男轻女思想严重,我成了爸妈的宝贝疙瘩。所以我读到了高中。而下面的一个弟弟三个妹妹连初中都没念完,迫于生计,被父母强行从学校拽了回来。
由于大姐在那样的年代上了几年学,所以十七、八岁被临时挑到轧花厂工作。听大姐说,从此她就负担起了弟妹们的生活了。每月发工资,钱还没在大姐手里焐热,老父亲就走几十里路给大姐要钱并连夜赶回家买粮食推磨。否则,全家人第二天就得饿肚子。
为了家人,倔 犟的大姐饿着肚子干活。她出嫁前,没在娘家吃过一顿饱饭。因此也落下了偶尔晕眩的毛病。白天,要么上班要么在生产队劳动。晚上,推磨、挑水、洗衣做饭。就连睡觉时还得帮妈带一个孩子。家里的纺线织布做衣服做鞋,都是姐姐跟着邻居奶奶学会的。还把这种织女的女红活一个一个并和着她的勤劳与善良传帮带了下去。
苦难的生活磨练了大姐。使她成为一个女汉子。她敢说敢干,肩能挑手能提,会经线会纺线会织布会做衣。农活家务活是提起把子吊起线。也无可替代地成了全家的主心骨并有说一不二的威严。
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大姐从小就养成了心直口快,善良质朴勤劳能干的品质。从一个提着篮子为挖不到野菜哭泣的小女孩,长到敢从猪嘴里夺下一个红萝卜吃的女青年。她的点点滴滴都为了家为了弟妹。自己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而手里在给弟妹们做粗布新衣。幸亏上苍公平,大姐嫁了一个邻村的好后生。
姐夫与大姐一样善良勤劳、朴实无华。从家里琐粹的小事到天塌的大事,弟妹们都是在他们地关心照顾下度日的。知道娘家穷,大姐隔三差五地跑二十几里地给老父亲送一兜杂麦面馍。而六十岁的老爹爹还吃着红薯面、小米面玉谷面馍拉着架子车在干活。大姐夫能扛着一袋粮食,披星戴月,上坡下沟,淌水过河地送到我们家。就这样,一家人在大姐地帮衬下相依为命捱过了那种年饉。
温饱解决了,而农村的经济是一贫如洗。从老父亲的烟叶到弟妹们的衣服、学费也都是大姐事无俱细地操心着。
春播了,大姐送来了种子、化肥。
夏忙了,大姐大姐夫匆匆地帮家里收割、打场。
秋收了,大姐忙完自家的活,抹一把汗水就来帮我们刨红薯、掰玉米、出花生磨红薯粉。
冬天到了,大姐带着二姐三姐四姐,给弟妹们做棉衣棉裤棉鞋。不让一个弟弟妹妹穿着破烂衣服去上学。
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大姐操碎了心熬白了头。大姐成了娘家人的天!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姐老了,弟妹们长大了。但大姐帮娘家人的心不减当年。哪一个弟妹结婚盖房生孩子,都是大姐忙前又跑后,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倾其所有。大姐家日子殷实点,孩子们疼妈妈,从不间断地给大姐零用钱。她舍不得吃舍不得喝,都帮了她的弟妹们。就连她的弟妹们的孩子,大姐都赞助着。
曾记得,大姐抱着弟弟,奔波几十里地去抢救!
曾记得,大姐跑了一天,拿着唯一的两元钱,去学校送给弟弟!
曾记得,大姐坐着每天一个来回的班车,折腾一天,为给弟弟送一双她买的凉鞋!
多少次,紧急关头,是大姐挺身而出。
多少次,风雨之中,是大姐为家撑起了保护伞。
多少次,危难之时,又是大姐雪中送炭。
大姐的亲情不是母爱胜似母爱!大姐帮弟妹们的不是金钱,而是血浓于水的大爱深情!
大姐经历了七十年风雨,依然开朗、谈笑风生、乐观向上。日子好了,大姐也会在亲人群玩微信聊亲情。那种精神,那种博爱,激励着这个大家族的人们。她是我们的英雄,我们的楷模,亲人们的典范!
大姐!你的弟妹们无以言表。大恩不言谢!唯送你四个沉甸甸的千金难买的大字:大姐如母!
愿大姐永远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