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1201911020009_曾荟芳_拆书感悟第2篇
总第39篇
关键词:
《练习的力量》42法则
法则24
行动为先
*反思虽然有价值,但也可能成为进一步练习的障碍,要求练习者先尝试反馈意见然后再进行反思。
*如果练习者先练习利用反馈意见,然后在反思,那么他们就会在评估反馈意见时掌握更多的分析数据。
*如果练习者在本应该进行练习的时候沉湎于过多的讨论。请用一句“现在轮到谁了”督促他们回到练习中去。
过去的二十年,我的习惯做法是:
练习➡️反馈➡️反思➡️可能就不了了之了。
因此,并没练就任何一项专业技能。总是担心下一次不够想象的好,不够完美该怎么办?于是,止步不前,一无所成。
在参加大生.家长俱乐部首期家长沙龙引导师(30天)训练营之后,我感到自己在行动上开始有了变化。
Just do it.
没有足够多的实际行动,就不能够真正的发现问题,不能够真正地取得进步。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训练营的第三周,需要录制和陌生人交流的视频作业。
我当时有一种“想啥都没有用,只有硬着头皮上”的感觉了。想起在某本书里看到的“咒语”——反正不会死!心中默念三遍,就开始邀约。第一次出击,结果很意外,一次成功,非常顺利。接下来的一周,差不多每次邀约都能够成功,顺利完成✅了作业。
这一周,我面对5位陌生人,呈现我想要表达的主题内容,每一次,都是一个全新的体验,每一次都能够获得新的反馈,收获颇多。
试想,如果我之前不停反思前两周的训练中的不足之处,很可能会顾虑太多,迟迟不敢行动,迟迟不肯去“吃掉那只青蛙”,我将会有什么收获?同样的一周时间,我的进步的程度会打多少折扣?
总结一下:行动为先的正确✔️姿势:
1练习➡️2反馈➡️3利用反馈意见重新练习➡️4多次重复步骤3➡️5反思
法则11
为练习命名
*为每一项能成就我们优异表现的技能命名
*检测这些共用词汇的使用情况:在你使用这些名字的同时,要求团队成员也积极地使用它们,加强监管,确保这些名字的正确✔️使用
刚才提到我们的“家长沙龙引导师(30天)训练营”,我突然想到这条法则。
觉得很有意思,我们在练习中,的确使用了不少专用的名称,“1分钟”“2分半”““5分钟”“连线”“自评”“他评”“补位”……现在回想起来,教练在用他极高的专业度,确保我们学员,在训练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有收获。
感恩遇见
勇于实践
我的当下,就是在践行“行动为先”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