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了九年后,年代大戏《花开如梦》才得以在平台播出。
对于制作方来说,虽然等待的时间有些长,但只要播出了,总比那些依旧压在箱底的陈年旧剧要幸运多了。
关于它为什么被积压了这么多年,网上给出的原因,无非是档期的安排和行业的竞争、当时观众的口味、后期制作的不精细以及主管单位的审查等等主观和可观因素。
其中占主导的,我想应该是送审后,某些内容在当时可能不适合,所以被压了下来。
九年的时间过去,市场的环境也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来不让播的或者是有争议的剧情,现在的尺度松动,播出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目前该剧已经播出过半。第一到第十五集,是讲述女主苏娴在解放前的经历。
她与孟雨农以及夏聪的感情纠葛,一直牵动着剧迷的心,最终以孟雨农远走香港、夏聪因意外去世而告终。
当初为了能留住孟雨农,苏娴处心积虑地让自己怀上了他的孩子,可万万没想到孟雨农根本不想要孩子。
母亲苏慧为了不影响女儿的未来,要苏娴一定要把孩子拿掉,可由于种种原因,苏娴还是把孩子生了下来。
也正因为苏娴有了一个可爱的、如她一样漂亮的女儿,也就为后面的剧情提供了继续发展的人物基础。
转眼到了1958年,在既热火朝天、又紧张严肃的政治氛围中,苏娴的女儿苏芝结婚了。
婚礼的当天,苏娴冒着大不韪,穿着当年给母亲买的艳红的旗袍、租坐了一辆豪华的轿车,风风光光地开进了亲家居住的简陋的小巷。
这就让人非常奇怪,在那种严峻的大环境下,她哪来的那么大的胆量和勇气,敢于这么做,这么做又是为什么呢?
1、
为女儿撑场面
苏娴是一个苦命的人,她从来没有见过她的父亲,当然她也从来没有得到过亲生父亲的爱。
尽管她曾试图从在她家操劳忙碌了近二十年的黎叔身上,找到被父亲爱的感觉,可母亲的一句“我不爱他”,让她拥有父爱梦想在十九岁那年彻底粉碎。
那样一个年代,没有男性的家庭,其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母亲苏慧虽然个性要强,但女性的弱势,还是在苏娴与孟雨农以及夏聪的交往中体现了出来。
她看不上家在农村、出身贫寒的夏聪,在与电影公司大老板孟雨农比较之后,让女儿选择了后者。
可当孟雨农舍弃了苏娴,去了香港以后,她又让女儿转身再去追求夏聪。
苏慧对女儿的安排,不是女儿无论何时回家,都有自己这座靠山,而是永远在给女儿找除了她以外的任何一座靠山。
结果她给女儿找的两座靠山都没有牢牢靠住,而且倔强的女儿没有听她的话,坚持把孩子生了下来。
这样一个还没结婚就有了孩子的女人,她后面的生活就将更加艰辛劳苦。
有了孩子后的二十几年,苏娴完全是自己在苦苦支撑,这种加在她身上的苦,她肯定不会再次加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女儿苏芝和邹杰谈恋爱,苏娴本来是不同意的。原因很简单,邹家生活不富裕,苏芝嫁过去肯定要吃苦。
但和母亲性格一样倔强的苏芝非邹杰不嫁,万般无奈的苏娴只得尽自己一切的可能,为女儿在邹家的将来好过一些提前谋划。
她背着女儿偷偷将自己的私房钱交到邹家,让他们用这笔钱为女儿操办一个体面的婚礼。
在邹家老小到苏娴家,商量婚礼在哪办,办几桌时,苏娴坚决不同意只办两桌,最后谈妥要办八桌。
可以说从偷偷给亲家钱给女儿办婚礼,到与亲家谈婚礼的具体事宜,苏娴都在用行动给邹家立威:
你们家儿子和我女儿举办婚礼的钱全是我出的,过门儿后你们家可不能欺负我的女儿。
而在婚礼婚礼上穿旗袍坐轿车,则是将苏娴对女儿的支持推向了高潮。她用这个行为,向邹家、同时也向所有参加婚礼的宾客宣示:
虽然我们孤儿寡母,但我对女儿的出嫁一点儿都不能含糊。即使哪天女儿受了委屈,她后面也将永远站着为她撑腰的母亲。
2、
苏娴自己的个性使然
苏娴从来就不是一个一般的女人,这从孟雨农在听到苏娴说要放弃拍电影时,说准备要把她培养成红遍全国的影星的话就可略窥一二。
为了能让苏娴去试镜,那么大个电影公司的老板,生平头一回自己开车亲自到“汇隆照相馆”,当着苏娴的面说她的气质与众不同。
其实从苏娴在崇德女子师范毕业,报社的摄影记者夏聪给她们班拍毕业照,把她放在C位开始,苏娴自己就意识到:她是一个美人。
而苏娴的母亲苏慧的养女方式,更加深了这种自我认同。
夏聪第一次来到苏娴家,在厨房看到苏娴切菜时笨拙的样子,就知道她应该是一个不常做饭的人。
苏娴也告诉夏聪,说平时都是妈妈做饭,根本不让她动手。也就是说,虽然苏娴没有生在大富大贵的豪门,但母亲却一直是把她当做公主一样地宠着的。
这样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女孩子,每天就会有大把的时间,用在打扮自己上。
更何况她还有一个长期陪在身边的活的榜样——她的母亲苏慧,日子再难心情再不好,定期到国光美发厅做头发的节目永远是少不了的。
就算是到了解放后,苏娴爱美的天性一直都没有改变。整个丹桂里,她是皮肤最好的女人,当然她也是最会打扮的女人。
邹杰的母亲第一次见苏娴时,苏娴是顶着一脑袋卷发夹子招待的亲家。两个同辈人在一起,说邹母是苏娴的妈都会有人信的。
试问生活中这么一位时刻都在追求美的女人,在自己女儿的婚礼上,怎么不会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呢?
3、
她依然做着她当明星的梦
一个本来就要实现的梦,最终破碎,那份意难平将会跟随这个人的一生。
苏娴即使是忘了一切,她一定不会忘记那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夏聪骑车带着她走进中华电影公司大门的情景。
她更不会忘记,堂堂的电影公司老板,为了让她有一次试镜的机会,竟然亲自开车来请。
那是苏娴第一次与电影那么近距离地接触,在她还在犹豫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演电影的时候,孟雨农要把她培养成为大明星的承诺,让她笃信自己就是当明星的料。
《梦里落花》中的白梦芝,是孟雨农专门留给苏娴的角色,苏娴为其倾注了全部心血。在她的预想中,她很可能凭借这个角色成为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
然而现实的残酷,让苏娴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电影停拍,她的白梦芝也就只能停留在梦里。
后来她本来还有机会再次走进摄影棚,但报纸上未婚生女的负面消息,让电影公司的老板不敢用她。
实际上,从未婚怀孕的哪一刻起,苏娴的明星梦就已经破灭了。她既然选择了生下孩子,那么她也就主动关上了成为明星的大门。
但可悲的是,苏娴却从此再也没能从明星梦中彻底走出来,她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不自觉地进行着独属于自己的表演。
她会装,她会把表演用在一切她认为需要的地方。
街道搞卫生,她嫌脏嫌累就装病不去;街道一开会学习,她马上就头疼得不行;房管所和街道王大妈来找她谈捐房子的事,她立刻要死要活,可人家刚走,她转瞬间就像没事儿人一样,整理好发型拍净身上的尘土,该干嘛还干嘛。
这和一个演员在演完一个角色后的卸妆,有什么区别?
表演欲望这么强烈的苏娴,怎么会放弃女儿结婚,这个千载难逢的表现自己的机会?
于是在女儿婚礼的当天,苏娴穿上当年买给母亲的那件华丽艳红的旗袍,借了一辆豪华轿车,以一个明星走红毯的方式出场了。
那时的苏娴眼里只有自己,那个被闪光灯照射、被粉丝疯狂欢呼围堵的自己。
仿佛她就是一位享誉全国的、拍过无数经典影片、演过无数经典角色的明星。
当然她的这种近乎“疯狂”的行为,不仅给自己,同样给女儿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特别是当她忘情地唱了那首,她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花好月圆》后,她现实生活中的苦难也就开始了。
这就让我不得不想起那位上海著名的女作家,当她穿着旗袍走进文代会的现场,看到周围的人像看怪物一样地看着她,她就明白,她该离开了。
可苏娴不是那位女作家,她有表演的天赋,却缺乏对政治的嗅觉。
她的境遇,是整个那一代人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