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间明白了一个道理。
我们每天除了工作之外的大部分空闲时间,基本上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娱乐放松:比如看电视剧,看新闻,电影,小说,玩游戏等等。另一类是学习锻炼:阅读,健身,音乐,学习技能等。虽然如此,不管是哪一类,但很多时候我们除了体验到工作累之外,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真正的有进步有学习到内容,稍微想要进步的人更是会感到焦急,进而自责,还会觉得时间过的快。
那我们来仔细剖析我们为何一直体验不了那种充实愉悦的高峰体验。
01 廉价的注意力被出卖
第一类是当我们在看电视剧、看电影、看小说、玩游戏或者关注一些社会热点娱乐八卦时,更多的时候是我们是怀着凑热闹的出发点去的。每次看完几个小时的电视剧,玩了几个小时游戏后,整个人的体验是空虚的,此时要么继续玩游戏享受高刺激给自己带来暂时的快感,要么就是孤寂的空。以前不明白为什么?后面了解到其实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重要的能力--注意力都被他们吸引过去了,玩的过程中我们都充当着被动的角色。
他们就是利用我们的注意力,不断地给我们制造短时的刺激,让你沉迷。事实上,这也是一种商业模式:群众的注意力来变现流量赚钱。比如:娱乐节目,新闻八卦,社会热点等都是这个套路。即使我现在明白这个道理,我依旧有时会被套进去。他们总是有办法利用人性的弱点去勾引我们。
当然我相信有少部分人打游戏,看小说,看电视剧等等或许是怀着一颗学习的初心去行动的。也并没有否定娱乐,人还是要放松的。我们今天讨论重点是这些活动背后的机制,其他的不予评判。
02 知识没有吸收、运用、复述
第二类怀着学习的目的来进行阅读,学习某个技能。你会不会遇到这种情况:当你去看某篇文章时,等到晚上让你复述时或者别人跟你讨论这个问题时,你要么记不起来,要么复述不出来。等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你就彻底忘了。之后你就会产生自责的心情,你开始否定自己没有进步,没有用心学习。但也仅仅就是那么一会儿自责麻木。
我一直在想这到底是哪里出错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人总是会有这种空虚落寞?为什么总是没有完成自己当初想要完成的那种状态?难道真的是自己差吗?自己对自己要求太高吗?
其实都不是,是我根本没有把这些知识经过大脑加工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系统。一直都在走马观花的浅阅读,甚至是自我感觉良好的为了阅读量而阅读。 我没有深入地去阅读去记忆。我看一篇文章,感觉作者写的挺有意思的,一般我会主动把这篇文章收藏起来。可是面前明明摆着一篇好文章,可能是一个方法论,可能是一个知识点,但是我们当时看了一下,觉得还不错,有点感觉,然后就把他放在那里或者等着有时间再看。结果是。过了之后就过了。
我们总是没有很认真的把握住当下所阅读的那篇文章,没有真正的把它消化,没有把它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知道不如学到,学到不如做到”,如果你想要把知识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比如说一篇文章,你至少能把这篇文章的逻辑结构,知识内容,文采布局都分析出来。然后理解记忆作者所表达的知识概念,将这些知识概念归类到自己大脑操作系统中(你的大脑是服务于你自己的一个操作系统工具,不同的知识应该分门别类的储存),在这之前,你的大脑操作系统中应该已经储存着之前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所以你要将新的知识概念融合进去,更新你的大脑操作系统(也可以理解成更新你的认知),这样的话,当别人跟你沟通或者你需要使用这部分知识的时,你的大脑就能够立即把这部分知识调动出来,他可以指导你生活,指导你行动,甚至指导你的一切。
一直都在强调“知道不如学到,学到不如做到”。如何判断这个知识真的变成你的呢?很简单的一个标准,就是这个知识点你能够复述出来并且运用。你学到一个知识点,你可以把这个知识装进自己的大脑操作系统,再结合自己现阶段已经掌握的知识融合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即使没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至少已经将它归类到你的大脑操作系统中的某一个知识框架中,以后需要运用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你就能够立马把它调动出来,你也能够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
举个自己的例子,最近看了一篇关于写作的文章。主要讲的就是如何评判一篇文章的优劣?按照以前,我觉得写的很好,方法论值得收藏,等以后花时间好好研究。收藏了之后可能就再也不会看了。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当下就认真研读,没错,就是研读,一遍读不懂,读两遍,两遍读完还没记忆消化就来三遍。直到自己能够一二三的说出这篇文章的知识点内容。并且融合之前对于写作的认知,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所以,现在我每次看到一篇文章,我就直接调用大脑操作系统中关于评判文章优劣的方法论,一条一条的去对比,比如逻辑有问题,论证知识点不够,文章文采不错等。慢慢的你看一篇文章,不仅能够学习到作者文章的知识内容,更能通过他的文章来锻炼自己写文章的技巧与方法。当你把文章消化后,并能够在自己写作的时候使用,你才是真正的进步。否则你永远都是没有方向的没有行动的没有方法论的迷漫者
03 体验充实,从你的大脑运动开始
充实,兴奋,感觉有意义的一种体验状态,截至目前,我已经丧失很久了,这是很多原因造成的。举个例子:你现在坚持练字一百天,你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你练字是有在进步的,而且练字也慢慢的有形,当你真正的能感受到你在练字的过程中是一种享受时,练字就可以给你带来一种快感。这种快感是你大脑在你练字这个过程中全神贯注的调用注意力的活动,让你的大脑产生一种愉悦的体验,而这种正面体验会让你继续练下去,你也会练的越来越好。这就是一种很健康的自信的积极的反馈机制。再比如说写文章。很多人一提到写文章,一说要写一千字,写两千字,就觉得好累呀,写不下去写不动,但是真正的长期写文章的这些人,他们大多数中的人是已经习惯写作,并且能够从写作这个过程中得到大脑运动后所带来的充实愉悦,更加促进个人的自恋,个人的自我成就感。
所以这就可以理解说为什么到目前为止我一直觉得我自己很多时候空虚与焦虑。想必这种状态是一直存在我的的潜意识里面,从根源来说,是我的操作系统没有形成这种正向反馈机制,也就是充实愉悦的体验。我是对于自己目前现阶段没有一技之长或者说我没有坚持完成某一个之前设定的目标,这种失败感被我的潜意识放大了,我没有真正的做到,导致我的脑海中没有这种高峰的体验。
这也就能理解很多时候我和别人一样学习了一天。但是一天下来之后,别人是充实的,而我自己却是空虚的,是因为我没真正的用心去记忆去汲取。我学习的知识没有融入到我自己的操作系统,我的大脑这个器官没有运作,产生不了新的化学反应,故而大脑是呆滞的被动的,你就很难产生充实愉悦的体验。所以当你的大脑是真正的在记忆再分析再处理再消化这些知识,而且你能够把它输出出来,你的大脑在运动,只要在转动了之后,你必然会有一种充实,有一种自恋,有一种觉得我今天确实进步了。这种很正向的一种反馈的感觉。
道理都懂,可是还是那句话,做到了你才会有这种感觉。不然你读了,也就是看了一遍而已。比如此刻写完这两千多字后的感觉是充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