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欢林清玄的散文,清新雅致,富有人生哲理。这两天读完他的《心无挂碍 无有恐惧》散文集,觉得神清气爽,对生活多了许多理解。原本困惑的,也得到释然。现把文中摘录的句子和段落,进行分类后,分享给大家。
一、静心和柔软心
1.有欲念,就有火气;有火气,就有烦恼。从烦恼到菩提的开关,就是柔软心。
2.心无挂碍,无有恐惧。
3.在不安的世界里,做一个安静的人。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不争不抢,不悲不喜,自在从容地过好每一天。
4.花季的时候不要忘了在自己的心里种花。
5.无事最可贵。无事并不是不做事、不生活,而是做事与生活都没有牵挂也没有变生肘腋、措手不及的事情发生。
6.“无”这个字是禅宗最重要的一个字。
无,是执着的破除与思虑的止息,而不是闲散的人。
无,是无心,是离开妄念的真心,是远离了分别、执着的自由境界,“若不起妄心,则能顺觉。所以云,无心是道”。
无,是无往,是不住留、执着一固定的实体,诸法念念不住,即得解脱。“无所住故,则非有无,非有无而为有无之本。”
无,是无我,是一切万法因缘生、因缘灭,没有一个固定的主体,破除我执则得自在。
无,是无念,是虽修万行,觉诸相空,心自无念,念起即觉,觉之即无。“念不起,即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华果,即心便是灵智。”
7.无门慧开曾写过一首名诗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8.什么是智慧呢?智是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慧是抉择与判断的能力。
9.什么是柔软心呢?就是不执着、不染杂、不僵化、能出污泥而不染的心。是指慧心柔软的人,能随顺真理,既能随顺人的本性不相违逆,又能与实相之理不相乖违。
二、活在当下
1.看脚下-脚下虽是方寸,方寸里自有乾坤。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3.在途中也不离家舍。
4.不风流处也风流。
5.欢喜的心最重要。
6.一心一境是活在每一个眼前的时节,是承担正在遭受的变化不定的人生,那就像拿着铁锤吃核桃,核桃应声而裂,人生的核桃或有乏味之时,或有外表美好内部朽坏的,但在每一个下锤的时节都能怀抱美好的期待。
7. 在人生里,我们只能随遇而安,来什么品味什么,有时候是没有能力选择的。就像我昨天在一个朋友家喝的茶真好,今天虽不能再喝那么好的茶,但只要有茶喝就很好了。如果连茶也没有,喝开水也是很好的事呀!
8.一寸时光,就是一寸命光,每一眨眼,命光就流逝了。因此,注意当下,就是珍惜永恒的生命。
三、欣然面对困苦
1.甘、苦、酸、辛、咸既是人生的五味,我们就难以只捡甜的来吃,别的滋味也多少会尝一些,如果是不可避免的,就欢喜地吃吧!想想看,人生如果是一桌宴席,上桌的菜若都是蛋糕、甜汤,也是非常可怕的呀!
2.曾经有人问一位禅师说:“什么是解脱痛苦最好的法门?”
禅师说:“在痛苦时就承受痛苦,在该死的时候就坦然地死,这便是解脱痛苦最好的法门。”
3.活在每一个过程,这是真正的解脱,也是真正的自在,“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的禅语也可以说:“痛苦时痛苦,快乐时快乐。”
4.人生的最大意义不在奔赴某一目的,而是在承担每个过程。
5.活在苦中,也活在乐里;活在盛放,也活在凋零;活在烦恼也活在智慧;活在不安,也活在止息。这是面对苦难的生命最好的方法。
6.“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生命里不如意的事情占了绝大部分,因此,活着的本身是痛苦的。但是扣除了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成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我们如果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常想那一二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
使我深受感动的不是他们的苦难,因为苦难到处都有;使我感动的是,他们面对苦雞时的坚持、乐观与勇气。
原来,“如意”或“不如意”,并不是决定于人生的际遇,而是取决于思想的瞬间。
原来,决定生命品质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原来,苦难对陷人其中的人是以数量计算,对超越的人却变成质量。数量会累积,质量会活化。
既然生命的苦乐都只是过程,我们何必放弃自我的思想去迎合每一个过程呢?
所以,静下心来想到从前的时候,要常常想那些美好的时光,追忆那些流金的岁月与花样的年华,以抚平我们内心的忧伤。
静下心来想到未来的时候,要常常思维未来的美丽梦想,在彼岸、在黄金铺地的国土,到处都是美丽的花朵与动人的乐章;在走向净土的路上,有诸菩萨与上善人相伴相扶持,以安慰我们在俗世的苦痛。
7.达摩祖师渡江的“一苇”,不是芦苇,不是小舟,也不是什么神通,而是一个思想的象征。象征在人生的险海波涛中若能“用美思维”“以好静心”,纵使只有一苇,也能无畏地航行了。
8.童年过火的记忆像烙印一般影响了我整个生命的途程,日后我遇到人生的许多事都像过火一样,在起步之初,我们永远不知道能否安全抵达火毡的那一端,我们当然不敢相信有火神,我们会害怕、会无所适从、会畏惧受伤,但是人生的火一定要过、情感的火要过、欢乐与悲伤的火要过、沉定与激情的火要过、成功与失败的火要过。我们不能退缩,因为我们要单独去过火,即使亲如父母,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
9.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因为在不确定中,我们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觉知。在不确定中,我们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0.生命的法则不可能那么固定、那么完美,因为固定和完美的法则,就会养成机械式的状态,机械式的状态正是通向枯萎、通向死亡之路。
11.如果连屎尿、脓血、涕唾都是香的,日子便也没有过下去的意思了。我们应该有肯定世间一切臭的污秽事物的气魄,因为再腐败的土地也会开出最美丽的莲花。
四、珍视生命
1.每一个生命的内在世界都深奥一如海洋。
2.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3.在这无常的世界、每一步都迈向空无的人间,重要的是“活”,而不是“钻石”
每时每刻都是活生生的、都走向活的方向、都有完全的活
每一个刹那都纯珍宝爱、都充满热诚与美、都有创造的力。
那么,生命就会有钻石的美好、钻石的光芒了。
五、生活品质
1.生活品质乃不是某一阶层、某一地区,或甚至某一时代的专利。古人也可以有生活品质,穷人、乡下人、农夫都可以有生活品质。因为,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
2.工匠把一张桌子椅子做到最完美而无懈可击的地步,是生活品质。
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
穷人买一个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是生活的品质。
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质。
3.整个社会都能摒弃那不良的东西,寻求最好的可能,这个社会就会有生活品质了。
4.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这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再进一步,生活品质是因长久培养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丰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居陋巷而依然能创造愉悦多元的心灵空间。
5.生活品质就是如此简单;它不是从与别人比较中来的,而是自己人格与风格求好精神的表现。
六、奋发自强
1.生命的过程原是平淡无奇,情感的追寻则是波涛万险,如何在平淡无奇波涛万险中酿出一滴滴的花蜜,这花蜜还能让人分享,还能流传,才算不枉此生。虽然炼蜜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一定要飞过高山平野,定要在好大的花中采好少的蜜,或许会疲累,或许会死亡。
可是痛苦算什么呢?每一杯蜂蜜都是炼过几只蜂的。
2.有理想、有壮怀的人不因时间消逝而颓唐,而是到死的瞬间还保持着向前的心。
3.百合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办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4.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5.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着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6.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的百合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七、谈孩子
1.每一只野鸽子都有它自己的黄昏,为什么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决定自己承受过的迟暮景色?每一株野百合只开百合花,为什么有的父母希望在野百合的株上开出蝴蝶兰呢?父母有什么权利为孩子决定他的大学、他的婚姻、他的事业、他的生,难道他们有能力伴随他度过整个生命历程吗?
2.纪·哈·纪伯伦的《先知》,里面有关于孩子的一章,他说
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
他们是“生命”的子与女,
产生于“生命”对它自身的渴慕。
他们经你而生,却不是你所造生。
虽然他与你同在,却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们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供他们的身体以安居之所,
却不可锢范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居住在明日之屋
甚至于你在梦中亦无法探访。
你可以奋力以求与他相像,但不要设法使他们肖似你。
因为生命不能回溯,也不滞恋昨日。
你是一具弓,
你的子女好此有生命的箭,借你而射向前方。
纪伯伦的《先知》中谈孩子谈得最好,天下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应该读。我们造一支箭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我们射箭的时候要用很大的力气,但是我们既造了箭,如果不射出去,再精致的箭又有什么用呢?
3.大自然的启示是无穷的,所有动植物的孩子都是“大地之子”,而不是属于他们的父母;所有的孩子都是为了明日而生,不是为父母的过去而生。我们宁可让他们在挫折与磨炼中成长,也不要让他们成为温室中的小花。
4.有哪一种动植物的父母,会为他们的孩子找好落地的地方呢?
八、关爱他人
1.这个世界几乎没有一种固定的方法可以训练人表达无形的东西,于是,训练表达无形情感的唯一方法就是回到自身,充实自己的人格,使自己具备真诚无伪、热切无私的性格,这样,情感就不是一种表达,而是一种流露。
2.在一个人能真诚流露的时候,连明月也可以送给别人,对方也真的收得到
3.我们时时保有善良、宽容、明朗的心性,不要说送一轮明月,同时送出许多明月都是可能的,因为这种相送只是一种相映,能映照出互相的光明。
九、做自己
1.《木炭与沉香》,这是佛经里释迦牟尼说的一个故事,他告诉我们两个智慧:一是许多人手里有沉香,却不知它的珍贵,反而羡慕别人手中的木炭,最后竟丢弃了自己的珍宝。二是许多人量知道成圣成贤是伟大的心愿,一开始也有成圣成贤的气概,但看到做凡夫俗子最容易、最不费工夫,最后他们就出卖了自己尊贵的志愿,沦落成为凡夫俗子了。
2.人生的缺憾,最大的就是和别人比较,和高人比较使我们自卑;和下人比较,使我们骄满。外来的比较是我们心灵动荡不能自在的来源,也使得大部分的人都迷失了自我,障蔽自己心灵原有的氤氲馨香。
因此,佛陀说:一个人战胜一千个敌人一千次,远不及他战胜自己一次!
十、仙、俗、佛
仙,左人右山,意思是,人的心志如果一直往山上爬,最后就成仙了
俗,左人右谷,意思是,人的心志如果往山谷堕落,最后就是粗俗的凡夫了
佛,左边是人,右边是弗,弗有“不是”之意,佛字如果直接转成白话,是“不是人”的意思。“不是人”正是“佛”,这里面有极为深刻的寓意。当一个人的心志能往山上走,不断地转化,使一切负面的情绪都转化成正面的情绪,他就不是一般的人,而是觉行圆满的佛了。
成佛、成仙、成俗,都是由人做成的,人是一切的根基,人也是走向圆满的起点,这是为什么六祖慧能说:“一念觉,即是佛;一念迷,即是众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