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沟通的技巧与能力更在工作、生活中方方面面影响着每个人。然而,令人羡慕的沟通能力是如何练成的呢?首先,我们得先了解,能说话不见得会沟通,而且沟通能力并不是与生具来的,真正的沟通能力是锚定在个人的“思考、分析、逻辑架构”等能力上。那么在平日我们如何培养自己沟通相关能力呢?其实,最简单方便的方法就是“写作”。
练习“写作”能够建构我们的思考,锻炼分析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中,如何将一件事“想清楚、说明白、如何说”这是一项真正重要的职场竞争力。而要如何做好这件事呢?首先要先想清楚3件事:谁是我的观众,他们想读什么,他们想怎么读。这样的思考方式是所谓的“用户思维”,从文章的用户视角出发,来协助建构文章的框架,如此才能在短时间内讲清观点,让读者有兴趣、能理解,得到收获,并记得住。
然而,我们可以在“写作”之前,首先,在选题上可以关注并挖掘受众的“意图、需求点、利益点、关注点和兴趣点”。因为这些观点才是“对别人有用”的观点。其次,选好题目之后接着就是在这个题目的基础上,我们想要说清楚什么“概念、内容”?再来要怎么说清楚“思路、结构”?对于读者来说,最容易理解的顺序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再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
所以,我们可以以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书中介绍的方式来建构文章框架:
第一、先提出主题思想;
第二、设想文章读者会有什么疑问;
第三、依照:背景(S)->冲突(C)->疑问(Q)->回答(A)的顺序方法写出序言,也就是文章的开头;
第四、在文章内容中与读者进行:疑问->回答式的对话;
第五、对于文章中读者可能产生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的对话。
这样一来,整体文章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与文章内容相互辉映,另外事先设想读者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在文章中主动提出读者心中的疑惑,进一步回答读者的问题。如此可以让读者透过文字理解我们想要表达的概念与思想,也回答了读者心中的疑惑,真正的做到“对别人有用”,这才是我们写作的目的,以及持续正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