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个孩子聊天尝试解决她所面对的问题,十几分钟的时间之后孩子哭着跑走了。
家长对我说,你不是专业教练吗?你的同理心哪里去了?你让孩子情绪成了这个样子,我怎么办?
记得孩子最后情绪崩溃的时候喊到:明明是她的错,凭什么让我改?
我认为专业教练不光要用同理心形成与客户的同盟关系,更要真实地指出懦弱与逃避。(再说我也没有在做教练)
孩子期待问题的改变,但是需要世界的改变,而不是我的改变。问题永远在我之外,我和问题一点关系都没有。
关键之关键在于孩子承担起对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在放飞自我,与认怂逃跑之间进行摇摆。
她需要从一个受害者,成为一个创造者。在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完全的接受现实,而不是固守着自己认为的现实。
当然这个过程,太多的家长都在维护着孩子固守的“现实”,其实就是幻象。不愿意打破这个幻象,看似是保护,实则是袒护。
其实任何的不愉快都是自我认知与世界发生碰撞的结果。一旦我们不从中学习,并直面伤疤,后果就是我们越来越脆弱。
我们无法陪孩子走一辈子,但如果给孩子一个礼物的话,我希望是:愿意受伤的状态。
因为日后,没有人会照顾你的情绪,也没有人在意你受害者的状态,你需要自己努力得到更多的快乐。
可能是因为我父亲死得早的缘故,所以我与后辈每一次的对话,我都认为再也没有机会了。
我不求他们能够马上理解,放在他们心底的种子,会在某一天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