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一个朋友的熏陶和强烈建议下,加入了“绘本”阅读行列。刚开始抱着一种不情愿、尝试的心态去了解,但是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坚持,才发现“绘本”阅读是一种打破年龄界限,可以接触孩子心灵世界,陶冶情操、平复情绪的精神读本,不仅可以拓展孩子阅读思维的构成,还可以让成人们寻找童年时的快乐,促进孩子和家庭构造一种和谐的阅读气氛,从而让阅读文化的气息,扎根心灵,长于坚持,绽放于一生。
一、“绘本”阅读的浅识
起初听闻“绘本”,脑海中便想起了小时候父亲在家中收集的好多“小人书”,有讲成语故事的、有讲连环画的、还有讲英雄人物等之类的,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每本书都不是特别厚,像现在市面上卖的便签那么大。翻开书本,里面图文并茂,栩栩如生,似乎要通过一种线条美,来描绘抽象的认知和缜密的逻辑。
初次触摸“绘本”是在县教育局2017年10月引入担当者行动“班班有个图书角”时,每个教室的醒目位置都有一个独特的图书角,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绘本”,有的是小人物、有的是小风景、有的是小动物、有的是小植物、有的是······仿佛打开“绘本”的那一瞬间,感觉不自觉的就被带入到了一种色彩斑斓、五彩缤纷、充满想象的绘画世界,那里面有会说话小猫,有会说话的大树,更有充满活力、生命力的新事物。可以说“绘本”是一本会说话的百科全书。
“绘本”在百度百科里面是这样解释的:绘本,外来语,即图画书,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培养多元智能。在这里出现了“多元智能”,那么何为“多元智能”,在百度百科里面是这样解释的: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 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体力(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
在我看来,“绘本”就是一本开放性的、全方位的、融会贯通的、可以启迪孩子心灵、塑造孩子精神世界的多元化读本。在最近的“绘本”阅读当中,我发现“绘本”中的阅读内容,注重强调对象之间的语言交流,从语气、语调、语言上都更倾向于感性,特别是在一些语气词的运用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让孩子拿起书本就仿佛会置身于其中,不由自主的会被里面的人物形象塑造所影响达到浅层次的认知,以至于孩子在意识范围当中形成印象,从而在后期的不断积累中厚积薄发。
二、“绘本”阅读的浅析
以下面三本“绘本”为例。
例如,绘本故事《一厘米的毛毛》。
这本书讲的是花园里住着一只勤劳的小虫毛毛,他可是个测量瓜果蔬菜的小专家。可是,有一天毛毛遇到了一个大难题。是什么事情难住了毛毛?他又是如何解决的呢?本书就通过小虫毛毛测量瓜果蔬菜的故事,帮助孩子理解分数的概念。
这本书中出现了一厘米、二分之一、二又三分之一等数学中分数的概念,它的描述不像是教科书中的那样直接干脆,而是通过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充分考虑从语言描述的角度,循序渐进,将数字进行“软化”和拆分,把“单位”的概念也结合起来,让孩子通过一本“绘本”,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不同的知识,打开了孩子对知识的想象和举一反三。
再例如,绘本故事《牙齿,牙齿,扔屋顶》。
这本书讲的是小妞妞的门牙掉了,爷爷说过门牙掉了要赶紧把它扔到屋顶上,这样以后才能长得高。可是爷爷不在家,妞妞决定独自去找他。妞妞一点也不害怕,因为她熟悉巷子里的每一个人,巷子是一个好大的家。找到爷爷了,一边往家走,爷爷一边告诉妞妞他们生活的巷子很快就要被拆了,就像妞妞的牙掉了很快会长出新牙那样,这里会盖起新的大楼房,但是那将会是另一种生活。
这本书的故事就是通过和流传的民间小故事结合,让小妞妞了解日月更替、新旧交换,事务都是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发展,有好的一面,必然也会滋生负向的一面。培养孩子通过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的发生,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多体谅别人的习惯,给与孩子自我认知、自我理解的意识空间。
再比如,绘本故事《做个骑士不容易》。
这本书讲的是球球天生就带着一副盔甲。小时候,这副盔甲常常引来小朋友们的羡慕,这让球球感到很自豪。上学后,一切都变了。学校不允许这样的打扮,球球只好把自己悟得严严实实,即使是夏天。这么一来,没人和他玩了。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一个和他同样打扮的女孩儿······迎合别人还是坚持自己,值得每个人思考······当你忙着长大时,似乎整个世界也在忙着修正你最初的眼光。天生就和别人不一样,没有什么大不了。虽然可能会遇到一点点麻烦,但世界上总会有和你一样的人可以做朋友,还是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本书的故事就是引导孩子了解差异性,让孩子们感知不同的环境下会有不同的影响和结果,始终让孩子坚持自己,培养孩子的承受力和接受力,在坚持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另一个精彩世界,正所谓俗话中常说的那样“当一扇门关闭的时候,生活会为你开启一扇窗”。
三、“绘本”阅读的浅思
说到这儿,粗浅的谈了一下关于“绘本”的认知和分析,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绘本才算是好绘本,这个问题可说是见仁见智。但,好的绘本总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下面我就来尝试着总结一下。
首先,一本好绘本,必须要画面和文字结合紧密,相互烘托,故事新颖,能够启迪孩子的思维。
其次,好绘本的图画要特色鲜明,画面要连贯有序,有节奏感,符合孩子的年龄喜好。文字则要简明易懂,不绕弯子,不拖泥带水,孩子一读或一听就能懂。
第三,好的绘本不说教,不枯燥,内容能吸引孩子的注意,细节生动,画面与文字或温馨或感人,或有趣或幽默,或引人思考,或启发好奇心,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如小雨一般润物细无声,感染着孩子,陶冶着孩子,引领着孩子向真善美进发。
最近几天,正好笔者的外甥五岁,在和姐姐交谈关于阅读时,就提及到了“绘本”。在和姐姐交谈过程,我认为孩子好的“绘本”阅读方法可以从以下参考。
其一,孩子独立阅读。针对于不同的“绘本”,首先作为孩子的父母,要先去读,破解书本的文字关、内容关、情节关之后再让孩子去也阅读,因为父母已经知道了这本书的大致情况,是可以选择让孩子独立阅读完成的,那么作为孩子父母就不必要过多干涉孩子的思考,提前给孩子造成阅读精神上的压力。父母只需要做的就是给他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陪在他身边就可以。
其二,父母陪读。针对于不同孩子的阅读习惯,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形式。有的孩子就需要和父母一起阅读,共同成长。这时呢,作为父母就可以进行分角色阅读,将自己融入书本,带上浓厚的感情色彩,让孩子通过读书既可以感受到父母陪伴的温暖和爱,又可以很快接受读物中所蕴含的道理。
今天笔者作为“绘本”阅读的初识者,粗浅的和大家谈谈了对于“绘本”的认识、分析和思考,肯定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愿同行们多提批评意见,对于文中笔者因理解不到位造成的表述性错误,还请广大同行给与指正,期待与您下次更多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