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火车

小时候,我觉得它威严、凛冽,如一条巨龙,怎么也望不到头,长大后的我,只觉得它瘦弱而沧桑。

 我们家的门前横亘着一条蜿蜒的铁轨,听长辈们说是抗战时期日本人修建的。每当火车呼啸而过,附近的房子都会微微颤抖。时间一久,我便能用耳朵分清楚,从门前驶过的火车是拉货的还是载人的。装满木材煤炭的火车,声音沉稳轰隆,而载人的火车,更加轻盈飞快。

每当那辆载着行人的绿皮火车经过我家门前,我常常探出脑袋张望,张望坐在窗边的行人,张望车里橘色的灯光,张望那一抹飞驰而过的斑驳的绿。

小时候的我几乎没有出过远门,所以那时的我觉得能坐上火车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在我幼小的记忆里,首都一个特别遥远而繁华的城市,金砖银瓦,遍地都是神秘的外国人。带着对远方的向往,我时常会站在铁轨旁,向开火车的叔叔敬个礼,然后看着车尾巴消失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当然我也做过坏事,比如在铁轨上放小石子。

第一次坐火车是在我10岁那年,我独自坐车从不远的邻村回家,下了火车,我竟然迷迷糊糊地忘了回家的路,沿着铁轨向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天阴沉着脸,顷刻间,鹅毛大雪便淹没了我的脚踝。我趔趔趄趄的在雪地里哭着喊着,直到遇见一个铁路工人,他曾在巡路的时候去我家喝过水,所以认得我。于是,他领着我去路边的一个茅草屋歇了歇脚。

屋内的陈设我已经记不清了,好像有一面被旧报纸糊满的墙。屋里有一个老爷爷和一个比我稍大的男孩儿,他们递给我一碗水,一粒退烧药和一只包子,当时我的脑海里想起妈妈的叮嘱,不要随便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所以我没敢吃那只热乎乎的包子,恩,是的,我喝了水(后来那只包子也被我吃了)

长大以后,我几乎没有跟身边的朋友提起过这段令我羞愧的黑暗的历史,它无疑会给一个不聪慧的孩子冠以一顶更加蠢笨的帽子,也更加印证了我的那些讨厌的亲戚的话:这个孩子真是又傻又笨。

那时候,逃票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且,在我年幼的印象里,如果有人逃了票,周围人绝大多数都会夸赞道:这个孩子真伶俐。所以,有一次坐火车,我故意没有买票。

我如坐针毡的坐在角落里,心中祈祷着,千万不要检票。当检票人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我惶恐极了,犹豫着要不要藏到厕所里,或者干脆钻到座位底下。后来,我还是羞赧的补了票,一路上都不敢抬头。

很多年以后,在小镇的火车站我遇见了我的某一位初中老师,他悄无声息的逃了票,被我看见,那一幕,仿佛瞥见了一位白衣飘飘的得道仙人挽着袖口啃肘子,一股子市井气。

2008年我收到了长春一所大专院校的录取通知书,妈妈说,路途太远,车票也贵,你自己去学校报到吧。于是,我驮着那只被姐姐用旧的沉重的皮箱独自踏上了开往长春的火车,或许就是从那一刻起,那个在闭塞的农村长大的女孩儿,真正意识到“独立”二字的含义。我攥紧了手里的车票。红色的票面上印着:春阳——长春,站票,票价:44元。我算了下时间,历行12个小时

火车在黑黢黢的山林间穿行,我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从那时起,我的火车生涯开始了,我成了驶过我家门前的那辆绿皮火车的常客。

每逢春节、国庆等节日,庞大的购票需求导致我常常连硬座都买不到,通常一路站到底。于是,坐火车,成了当时的我最头疼的一件事。

巨大的人群堵在每一节车厢门口,人们推搡着,叫喊着,挤上车的人欣喜不已,没挤上车的人,骂骂咧咧,面目狰狞的从列车的窗户爬进来。原本狭窄的车厢立刻变得逼仄不堪,一张张因为怒火未消而通红的脸,一件件笨重的行李擦过我的鞋。我看着一个瘦弱的学生将皮箱举上行李架,惊恐的想象皮箱滑落,砸中座位上的中年男人的脚,俩人撕扯扭打,乱作一团。即便拥挤成这样,列车上装满天价食物的小车仍然能够游刃有余的穿梭,此刻,如果尿意十足,我一定会抓住机会跟在小车后面,踩着它开辟出来的道路,顺利的抵达厕所,可不幸的是,厕所里往往也占满了人,遇到猥琐、磨人的大哥。我好说歹说,才能勉强行个方便。

在火车上我往往不主动与人攀谈,我更喜欢安静的观赏着这嬉笑怒骂的人间百态。

半夜时分,沸腾的车厢渐渐变得安静,带着婴孩的妈妈会格外照顾她的孩子,她生怕孩子的一声啼哭,会将这个疲惫的车厢震个粉碎。疲倦的人们(包括我)横七竖八的倒在过道上,极其困顿却又找不到合适的安顿身体的位置。凌晨两点到四点,是最难捱的光景。后来,我每每买不到坐票就带一个马扎子(一种可以折叠的小凳),和站在我周围的人轮流坐,一是可以顺便帮衬着别人,二是如果坐久了,小腿会浮肿,一按一个坑。

天越来越亮,人们开始高兴起来,因为终点即将到来,这场战役终于快要结束了,一张张油光满面的脸不禁露出了些许的笑意。

随着阅历的逐渐丰盈,我坐上了小时候梦寐以求的轮船和飞机,见过了浩瀚无边的大海,也踏上了异国他乡的土地,我逐渐意识到,“世面”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具有多么大的意义。

这辆绿皮火车现在仍然气喘吁吁的奔跑着,在黑暗与光明之中往返。有一次我带男朋友回老家,他见到这辆绿皮火车,兴奋不已,接连拍了好几张照片,我竟觉得有些自豪,因为这些象征着落后的时代的产物在他们眼里变成了鲜有的景观,而这景观,我从小到大,看了千遍万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123评论 6 49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031评论 2 38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6,723评论 0 34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357评论 1 28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412评论 5 38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760评论 1 28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04评论 3 40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672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18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456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599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264评论 4 32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857评论 3 31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3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56评论 1 26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286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465评论 2 34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你有多久没有坐过绿皮火车了? 你是否还记得那些坐绿皮火车出行的时光? 小时候我随父母坐班车去市里,班车行驶在107...
    深小北阅读 927评论 0 4
  • 1 我没有想到,有一天人们会把过去蒸汽机头的火车称为“绿皮火车”。 我也没有想到,曾经离我那么近,极为普通的绿皮火...
    局外遐想阅读 1,071评论 3 8
  • 我所居住的乡村,有一条火车道蜿蜒而过。在田间的那一段,高高的铁路架桥宛若银灰色的长龙,横亘在连绵起伏的庄...
    余生有爱阅读 668评论 1 7
  • 也许,每个人的18岁都应该乘坐一次绿皮火车,目的地未知,也许是海边的沙滩,也许是北国的风雪,也许是大漠的戈壁...
    彼岸风清阅读 424评论 0 0
  • 从厚度、质量还有重量综合看来,巨大花潜鬼子算是地球上最大的昆虫之一。他们可以生长到10厘米长几英寸厚,通常重达10...
    上官霓虹阅读 12,296评论 10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