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脉象很怪
黄元御进京之后,并没有直接见到大清帝国规格最高的病人——乾隆皇帝,而是受了一个恶作剧式的考验。
一个太监把黄先生领进了皇帝的卧室,看到了龙床。床上的帘子是拉上的,里面有什么,看不见。太监过去说,皇上,昌邑举荐的大夫给您瞧病来啦,里面就伸出了一只手。太监说这就是皇上,黄先生你去号脉吧。
稍有中医常识的人都知道,中医看病四个字:望闻问切。看是第一位的,号脉是最后的程序。望、闻、问都比切要重要。不让见人,怎么看病啊?
现在我也经常遇到这样的人,你问他什么,他不说,就说你号脉吧,看你能号出我什么症状。
每逢看到这种带着坏笑的脸,就有想抽他的冲动。
但是我不能抽人家,只能告诉他,信我,我给你看,不信我,干脆找别人去。
黄先生不仅不能抽,连我那样的硬话也不敢说,因为那里是皇宫,床上的病人是皇帝。态度不好,要杀头灭族的。
估计号脉的时候黄先生心里一定很慌,怎么会这样呢?怎么越号越不懂了呢?怎么号不明白呢?
号了半天,黄老先生终于下结论了,跟太监们说:“这个病我治不了,皇上是男人,脉象却是女人的,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怪的病,没有办法,谁也没办法,皇上恐怕活不长了。”(原话是:龙体凤脉,无药可医,恐不久于人世矣。)
黄元御说这话的时候,肯定是战战兢兢地说的,敢说皇上快死了,你小子不想活了?
没有想到,听到这话的太监们,脸上竟然很诡异地露出了笑容。床上的人掀开帘子走出来了——是个宫女!
原来,这是一场别出心裁的考试!
看到这段史料的时候,我的心拔凉拔凉的。皇帝是人,医生不是人么?
太医院不是那么好混的
不管考验多么荒唐,战战兢兢的黄元御先生总算放下心来,
通过了。于是,他见到了皇帝。
这一年,是公元1750年,也就是清乾隆十五年的四月,离黄元御死只有八年的时间了。
也就是这八年,黄元御创造了他人生最辉煌的成就。开始吧,命运之神在向你招手。
对皇上的病了然于胸之后,黄元御犯下了官场中一个最致命的错误,直接导致了他以后的日子不会太好过。
但是我们整个中医界都要为这个错误欢呼,正是这个错误,为他日后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为他日后闭门谢客,著书立说奠定了基础。
这个错误是一句话,他对乾隆说:“皇上,您本来没什么大病,弄成现在这个样子,一小部分是病,一大部分是用错了药,中的药毒啊!”(原话:三分病,七分毒)书上没记载当时乾隆皇帝是怎么回应的,但有两件事是肯定的。
第一件:皇上的病被他治好了。皇上一高兴,下旨黄元御不用回家了,就留在太医院任职,并赐了一块匾,皇帝亲笔题词:“妙悟岐黄”。
这几个字需要解释一下:“岐”,是岐伯的简称,黄,是黄帝的简称,岐黄二人就是《黄帝内经》的两位主角,《黄帝内经》就是以他们俩对话的形式写成的。所以后世把医术也称为“岐黄之术”。“妙悟岐黄”就是夸奖黄元御,你的医术学得很好,领悟得很妙;
第二件:三分病,七分毒这句话,被传到太医院了。一句话在太医院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怎么?皇上是被我们用药毒成这个样子的?
本来看到那块匾,很多人心里就不爽,你妙悟,我们都没悟?再加上“三分病,七分毒”,这是给我们所有人上了眼药呀!
太医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因为黄先生给皇上治好了病之后,就要留任,在太医院上班。这些人将会都是他的同事,有些还是领导。
还没进门就先给所有的人来了个下马威,还反了你了?!看我们怎么收拾你!
具体是怎么收拾黄先生的,这种社会阴暗面史料不会记载,黄先生自己的著作中也极少提及,无从可考。我们只知道它的后果:仅仅七个月后,黄先生就打起行李卷凄凉地离开了京城。
要说明的一点是,从以后的事态发展来看,这些事乾隆都不知道。皇帝大人病好了以后,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早就把这 ,位救命恩人给忘到九霄云外了。
功高莫过救驾。这句话可能是专门为战场上说的,轮到医生身上,不好使。
前几年挺红的一部电视剧《神医喜来乐》也反映过这一现象,救过格格的命又怎样,治过贵妃的病又怎样,只要看不上你,只要触动了我的利益,欺上不瞒下,整你没商量,送你两个字:滚蛋!
当了不到一年御医的黄元御回了家,想继续当他的民间医生。
想得挺美!已经不是御医的黄御医低估了太医院这帮人整人的实力。官府在“上面”的授意下不断骚扰黄家,王仁区区一个知县是罩不住的,黄先生的日子过得很不安生。
只在家呆了半年,黄元御不得不重新打点行装,离乡背井,去投奔自己的表哥——当时的江都知府孙某。
选择这个去处,一方面是因为别的无路可去,另一方面,也
是挂念表哥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