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之父史怀哲这样说:“当悲悯之心能够不只针对人类,而能扩大涵盖一切万物生命时,才能到达最恢宏深邃的人性光辉。”当我们对世界生出悲悯之心,我们会变得温柔可人,生活才不会面目可憎。
温情和无情
在今天,“猎人”这个词语谈来有点敏感,有点令人厌恶,但我想说,此猎人非彼猎人。这是一位温柔的猎人,是一位诗意的猎人,是一位浪漫的猎人,也是一位充满悲悯情怀的猎人。
温情的森林和猎人,无情的制度和命运。
“春天的黎明,天空还没完全亮,还挂着几颗留恋夜空的星星,它们调皮的眨着眼睛。你牵出两匹马,套上马车,悄悄上路。马儿们似乎还没完全睡醒,乖乖地听你的指挥。迎面吹来的风还带着些许冬天的寒意和湿气,如果你怕冷,还可以准备一块毯子披上。”这是猎人一天的开始,他将走进广袤的森林,走进一个又一个善良的灵魂。
那里有一匹“孤独的狼”,他是护林人弗马,他抓到了一个穷困潦倒的偷树贼,瘦弱的偷树贼让弗马顿生怜悯之心,他放走了偷树贼,自己来承担主人带给自己的惩罚。 森林里还有那“活着的尸体”,鲁克丽雅是作者家曾经的女仆,曾经非常漂亮,多才多艺,会唱会跳,后来不小心从台阶上摔下来,瘫痪后变成了一个“活死人”,她的丈夫抛弃了他,她的家人让她在森林里等待死亡,但是她依然乐观、坚强的活着,没有怨天尤人。
这片温和的美丽的森林里有太多度日如年的生命,是谁的错?是罪恶而无情的俄国农奴制度。
1497年,《伊凡三世法典》规定,只有在晚秋的尤里节(俄历11月26日)前后各一星期,农民才能由一个主人转到另一个主人。封建农奴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确立。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就是农奴。
《猎人笔记》是19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问世的。这时正是俄国解放运动从贵族革命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时期,作者在这里批判了农奴制带给人们的灾难。农奴可以随意买卖,没有自由,低三下四,一辈子任农奴主差遣,15世纪---19世纪,很难想象农奴们如何度过那漫长的日夜,书中的人儿虽然悲苦,却从不仇恨自己的祖国,他们的逆来顺受是他们悲剧的原因,但又何尝不是对于祖国的悲悯情怀呢?我们的祖国生病了,我们不是医生也无法改变,但依旧热爱,依旧用微笑来面对这惨淡的人生,这种乐观又何尝不是伟大?
今天,我们的祖国也生病了,我们又该怎么办?每一颗悲悯的心都是拯救我们的一剂良药,那些逆行的人用生命拯救我们的祖国,请珍惜并学会感恩!
无情的,温情的,都可以让我们变成有情的你我!
童年和中年
童年是五彩斑斓的创意美术,中年是黑白灰的山水写意画。
《童年》是高尔基的成名作,他记述了一个儿童3—10岁颠簸而坚强的童年,《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他以成年人的视角写出俄国社会农奴制带给人民的灾难,他控诉黑暗的沙皇专制统治。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俄国人,都是用一颗悲悯的眼光来看待自己脆弱的祖国,心中充满了无限爱意。
《童年》里的我幼年丧父,母亲离开,外公暴力,叔叔无情,温暖我的只有外祖母,那是一个虔诚的善良的人儿,她温暖了高尔基的整个童年。儿童的心总是善良的,他们的眼里一切都那么美好,儿童的心最易被感动,一点小小的温暖便涌泉相报。
《童年》是一部励志的作品,也是一部拯救社会的传世之作。童年里有太多的无奈,但是我从不屈服,兜兜转转依然不忘前进。另外,19世纪中叶,俄国的农奴制已经濒临崩溃,这部作品呼唤人们起来反抗,还记得那篇高尔基的《海燕》吗?那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那种具有穿透力的呐喊令我们精神抖擞,是啊,文学作品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文字本身,经典总是能起到震慑灵魂和拯救时代的作用!
再说《猎人笔记》,屠格涅夫是一名中年人,是一名诗人,他用诗人独有的气质,委婉而深刻地揭露着俄国农奴制的罪恶,他用十七个小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莫斯科森林里忧郁而善良的生命。好人没有好报,善良是死亡的条件,在这里,春夏秋冬是那么美丽,悲欢离合也是那么丰富,残暴的地主与善良农奴,善与恶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这里,猎人热衷于打猎,却没有猎杀了几只动物,猎人只是喜欢当猎人的感觉,猎人喜欢同情和帮助弱者,猎人用笔记录着现实,也呼唤着理性和光明。《猎人笔记》这部作品同样是一部拯救社会的良药,1852年,这部作品在莫斯科结集出版,成为轰动俄国文坛的一件大事。进步舆论称赞它是射向俄国社会生活的灾难——农奴制度的"一阵猛烈的炮火",是"一部点燃火种的书"。因为这部书,屠格涅夫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继续对农奴制表示抗议。
童年是一首歌,中年是一首诗。歌曲和诗歌都可以拯救我们的思想和灵魂。
希望和思考
悲悯让我们的世界丰盈,我不由得对“文人”生出敬佩之情,作家或文人真正的价值不是成名,而是拯救世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从古至今,每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和文人都那么坚定而无畏。屈原、岳飞、文天祥、鲁迅、老舍、高尔基等等,他们无不是一位爱国的作家,他们用文字拯救人们麻木的心灵,他们从不畏惧、从不退缩,他们虽死犹生。
生活,从来都不是一直就这么安宁祥和的,从元谋人到山顶洞人,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从近代到现代,我们承受了太多的苦难,我们牺牲了太多的人类,我们一直在战斗,从未停歇。朋友们,家人们,让我们居安思危,让我们低调冷静,让我们团结一致。
战争与和平是一对矛盾,哲学上说,矛盾是时时、事事都存在的,是对立统一的。我们不必太高兴我们安宁的生活,我们都知道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生命是一个圆,因果轮回也许不是荒诞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