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北门对面有一个公园,因为离校园很近,被戏称为“理工后花园”。之前去过几次,那时还未入冬,如今冬天已来,我想,冬日里的后花园也别有一番味道吧。趁着天气晴朗,我独自一人前往后花园转上一圈。
穿过棉花咖啡小屋,我沿着石板路走进了后花园。置身其中,像是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没有了一排排建筑钢筋水泥建筑,没有了公路上的车来车往,也没有了络绎不绝的人群。
走下石阶,映入眼帘的是蓝月森林咖啡馆,馆内人很少,若想给自己找个安静的喝咖啡的地方,这儿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沿着石片路走上不远处的方形大亭,驻足片刻,来到亭外的石台上。方形的石台挺大,站在上边可随意走动,园内的各处风景也能尽收眼底。
天气虽是晴朗,风却不停歇,一阵接着一阵,吹乱了我的头发,确没吹乱我看风景的心情。风里掺杂着暖暖的阳光,拂过脸颊,寒冷褪去了大半。
石台建筑在园中的湖上,碧绿的湖水伴着微风泛起层层波浪。沿湖的柳树稀稀疏疏,叶子也没有了往日的翠绿,渐渐发黄,而这并没影响到她们的心情,依然随着风自得其乐地摆动着。
湖中央站立着几只苗条的白鹤,如亭亭玉立的仙女。它们姿态各异,有平视远方的,有仰头望天的,有甩过头欣赏自己翅膀的,还有低着头目不转睛盯着湖面的。最淘气要属那只小白鹤,双腿轻盈地站在老白鹤背上,像模像样地学着老白鹤低头的姿态,似乎在寻找湖里的鱼儿。远远望去,湖面成了一个舞台,而那几只白鹤,宛如几位舞蹈演员,体态优雅地进行着她们的表演。
白鹤右前方的湖上堆叠着淡紫色的石块,扎根在石块缝里的枯黄的芦苇,不知疲倦地左右摇摆着,似乎在极力引起游人的注意,好让自己不显得那么孤单落寞。
白鹤的左前方是一个半岛,岛的四周都由石块修饰着,岛上种着些树,冬日里依旧保持着浓绿。还有一棵点缀着嫩黄叶子的树,它倾斜在水边,有种随时倒入湖中的感觉,不知是树扎根不牢还是设计者有意为之。树的旁边是一个草亭,三更木桩支起一个草顶,与周围的草木混在一起,不太起眼。若是雪天,亭上盖满白雪,应该别有一番味道。游人若是多行几步,来到亭下观望,也算是湖心亭看雪了。
湖的对岸是一座茶楼,黑瓦白墙木窗的老式屋子,外加几株芭蕉,几簇竹林,古典优雅的韵味便在这空气中弥散开来,醉倒了微风,也醉倒了游人。茶楼还未开张,屋内外有人在对它进行装修。那茶楼静静地坐落在那儿,好似一位正画着妆等待出嫁的女孩儿。
湖的周围除了亭台楼阁,除了错落分布着的树,还有大片大片的起起伏伏的草坪。冬季的草坪跟随着季节变化的节奏脱下了绿装,披上黄中带绿的大衣。双脚踩在上边,依旧松软松软的。草坪虽大,却不缺热闹。特别是晴朗的周末,那儿就成了人们享受生活的乐土。有情侣依偎在一起的,有小伙伴坐围坐在一起打牌玩游戏的,也有携家带口来感受美好时光的...
若是天气晴朗的下午来园子里转,你会看到活跃在园中的萌萌的宠物狗,它们或相互打闹,或独自晃荡,或追着主人,玩得累了渴了,摇头摆尾跑到河边喝口水。主人们则时而逗逗爱狗,时而说说笑笑,自在惬意挂在脸上。
树林里传来鸟儿清脆悦耳的叫声,与远处悠远宏亮的唢呐声交相辉映,给整个园子添了些许生气与韵味。
我缓慢踱步园中,带着孩童般的好奇望着四周,遇到心动的景色便拿起手机将画面定格,将一份份美好小心珍藏。
苏东坡在《赤壁赋》中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此时此刻,没有清风,没有明月,但眼前的景致却是常在,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也算是造物者的功劳,容我暂且享用着好了。
行走在冬日的后花园,留下的足迹有限。那些未曾到过的角落,就待到日后细细品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