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就曾亲眼看到,一个正在痴迷于看书的孩子,突然被他的父母喊停。父母的理由,是这孩子专注一件事太久了,必须赶紧去玩会。
在他们眼中,一个还没有上学的孩子,能持续这么安静,让人觉得可怕。
有意思的是,这些父母虽然会让孩子停下手上正在做的事,下命令让孩子马上去玩。
但孩子会很纳闷的说:“可我不知道,去玩什么?”
“随便玩呗,不要一直在那里看书,对眼睛不好,赶快去玩,休息一下。”
这种把玩当成一种命令的“父母权威”,往往不会奏效,越想把玩耍本身当成对孩子的命令,去执行的父母,越会发现孩子根本没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执行。
这真的是孩子的问题吗?
这其实是大人自身的认知误区,误会了对玩耍本身一种科学的理解。
“玩耍本身,是当你不想做任何的事情的时候才会做的一件事。“
为了玩耍而玩耍,甚至中断孩子正充满兴趣去探索和理解、甚至思考的本身,绝对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也没让孩子学会玩耍。
当玩耍的形式,变成是成年人想要达到的目的而下的命令,那玩耍还会是玩耍吗?
顶级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是曾在《园丁与木匠》这本书,系统总结了定义“玩耍”的生物学家,对玩耍本身归纳出来五个特点。
第一,玩耍不是工作。
这个特点,我觉得不难理解。这意味着玩耍本身,不需要达成任何目标。
甚至可以是没有成效的行为,这与真实的工作是绝对不同的。
这就像我们小时候玩“过家家”的游戏里,我们热衷于去假装做饭,假装在一个家庭里去扮演照顾别人的各种角色。
对真实生活中去做饭的这个目标,却很难产生兴趣一样。
第二,玩耍是有趣的。
如果不是令人开心的,感到有趣的事,也不能称为玩耍。
在这里要特别思考一下,令人开心和令人刺激的,是两个意思。有些玩耍很刺激,但是并不开心。
可以对应平时生活中的场景,认真思考一下。估计你就会有自己的感受。
第三,玩耍是自愿的。
玩耍应该是出于本心和自发的一种行为。
这样才会知道自己想要玩什么,而不是对着别人下达的玩耍命令,一脸茫然不知所措。
这并不是说,孩子不想玩,而是根本没有到孩子自己想要玩耍的时候。
第四,玩耍与其他基本的意愿,并不相同。
这里所说的基本欲望,是指对食物、水或者是其他基本生理需求的一种比较。
当一个孩子所有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才会有想玩耍的意愿。
这一点我觉得中国父母的自己经历就是最好的印证。
我们的父母,就是现在孩子的爷爷奶奶这一辈人,大多数是40、50后。
在他们童年时代,整个国家都还处在物质资源比较匮乏的年代。很多子女的家庭,连一日三餐都吃不饱。
那个时候的他们,玩耍时时常会饿着肚子,到处找吃的成了他们玩耍的主旋律。
而70、80后这一代人,赶上了父母亲都去外出工作的时代。吃饭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加之那个时候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业要求也不高,健康肯定是比学习更重要的事情。
我们所经历的自由玩耍,就在形式和内容都在自我创造里,丰富起来。
而现在的孩子,多处在00、10后的阶段,他们面临着比我们小时候,更激烈的社会竞争及更大的学习压力。
当一个人被压力所束缚时,玩耍行为自然也会减少。
所以,生物学家才会这样感慨:“玩耍就像童年,是建立在环境的安全性与内心的安全感基础之上的。”
可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烦恼,对玩耍的理解,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不同的特点。
第五,玩耍是一种特殊的结构,一种重复的变化模式会比较常见。
这个特点,就很好地说明,婴儿时期的孩子为什么会重复一个简单的动作乐此不疲;幼儿时期的孩子会反复倾听一个故事而不厌烦。
这是人类玩耍的一种特殊方式。
孩子也是在这种不断重复中探索新知,把玩耍变成了一种了解世界和生活的学习方式。
如果父母们了解玩耍本身的这五个特点,多半也不会干,就连玩耍本身,都要给孩子下命令的事了。
所以说,并不是现在的孩子不会玩,而是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理解偏了玩耍这件事的本身。
所以才会感觉,现在的孩子连玩都不会。
其实是因为父母们过度越权,连现在的孩子究竟是怎么玩,都不知道而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玩法。最好的方式,是观察和倾听,让孩子成为自己意愿表达的主人。
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现在的孩子,同样会玩一样。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亲子教育与自我成长的终身学习者。
13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个人微信公众号:妮妮小屋(ninixw),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图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