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读写营第四期
主讲:冬天开的猫
题材新意
用生活中提取到的素材可以在文章中加进很多情节,减少想片段时的困扰,但是如果不想要太一般的主题,又不会从生活中的素材去改编、去扩想,要怎么写出不会俗套的主题,除了之前说的从新闻当中找到冲突素材,把我们日常中不太会见到的素材写进去,扩大整篇文的可看性以外,从电影的预告片里面去尝试改编也是可以。我们如果看到一篇故事、或是一部电影的开头,会很自然会去联想到后面的情节,如果情节在一开始就被我们猜到了,这篇文章和电影就会索然无味。
去看一部你会感兴趣的电影大纲,或是去书店看看小说背面的内容介绍,由这这些介绍去续写,或是去改编他。再简单一点也可以不看大纲,只看题目。有部电影在内地叫做《航班蛇患》,台湾这边比较直接,就叫《飞机上有蛇》,这个题目已经直接了当告诉我们电影的大纲是什么,凭这几个字去想象,也可以算是给自己一个命题,强迫自己去编去联想。如果我们要写一篇飞机上有蛇的小说,会怎么去编里面的内容,但是为了避免和电影里的情节重复,最好是选一部我们没有看过的电影或小说,发挥我们的想象力把他写出来。
好处是利用题目所要写的这篇小说,它的冲突点已经很明确摆在那了,对于不擅长设计冲突的人省掉了一个麻烦,我们只要运用学过的描写能力和结构排序去把它写成一篇小说就好。可以先从几百字开始,把《航班蛇患》拟一个三百字的大纲出来,再慢慢去描去写,当我们越写越多,把故事都编完之后,就可以去找那部电影来看,看看和人家想出来的情节有什么不同,也许你写的内容比他还更有创意也不一定啊。
再来一个突破的选择就是换位思考,生活素材中的正常人我们常常看到,如果是生活素材中比较不正常的那个人呢?那是不是这篇文让读者看起来就不会想到是乏味或是无聊。如果我们怎么样都想不出一个很厉害的主题,怎么写都离不开两个人谈恋爱,或是就是喜欢写商场、职场这类我们在生活中正在处到的环境,读者看多了也会失去新鲜感,试试看换位子来看待这件事,而不只是用作者个人的想法来写事情。
两个人的婚姻遇到了阻碍,沟通不良出现了第三者,正常的写法不是用丈夫就是用妻子的角色当视角,如果主题不变,改成用孩子的视角去描写爸妈的婚姻呢?不只描写上来说会相对客观,而且也能带出另外一层不同的寓意。冲突性和吸引力想要再高一点的话,还能考虑用第三者的视角。凡是在这场婚姻中有参与过的都能够当作视角,甚至是妻子每天化妆时照的那面镜子都能够当做视角,用一面镜子来描写出它看到的这个女人,因为丈夫的出轨一天天所发生的转变,更别说家里还有宠物、还有婚姻咨询师等等都是能够让老套题材变得新鲜的方法。
有一个观念,写小说是不能够有主观意识的,如果我们想要写出一篇出色的小说,很多事情就不能用太自我的意识感去写。我们觉得好人就应该是要这样,所以在小说当中很自然去选择了好人的视角,尽可能地帮好人说话,去突显我们认为的大坏人,好处是评论区就是一片赞扬,哭声不断,因为这也是作者想要的,但是留言的这些人他们真的哭了吗?他们是因为这篇文是你写的才哭给你看的,还是因为角色真的让他们感动了呢。
用一个黑暗的背景写出来的不代表就是黑暗,反而想要在满满光明的题材里找到一束光才是困难的,因为光对黑暗来说就是对比就是冲突,想要突显正能量的话从黑暗题材中一定会比从光明题材里好体现,所以不用担心如果是换一个视角会不会引起反效果。用一个负面的角色传达出来的也未必就会是负面的思想,我们可以用一个杀人犯的视角来写出他为什么要杀了孩子,这完全也不影响我们知道他是坏人的事实,但我们吸引读者的目的会借由这个杀人犯来达成,读者对他越恨,作者就越成功,这也是写作上的另外一个方向。
正能量不是不好,但是正能量在文学作品中已经无处不在,如果我们的文笔没有好到能够把好人写得跟神一样,也没有办法写出一件真的是替国家和社会做了一大贡献的正能量出来,甚至在亲情上也无法引起读者的强烈共情,而只能用现在的水平用现在的思维写出一般人认为好人的样子,还有一般人认为正常的、善良的情节,那就要接受自己的这篇文章只会是一般的文章。还有就是在现实中的真相只会有一个,但是在小说中的事实也是会随着立场变动的,一篇小说有几种解读方法,可以用不同的视角去写出来。
喝了酒的(甲)跟(乙)在小区里发生口角情绪失控,甲先是踹伤了乙的(狗),又把(来劝架的妇人)推倒在一边,最后惊动(邻居)报警,让(警察)前来协调。
这段情节里面就有六个视角,六个视角带出六种对事实的解读,有的视角所带来的冲突效果会比较大,有的比较冷静克制,有的也能把情节说得更生动有趣,所以首先这段情节就已经有了六种不同的写法,再加上每个角色的出场顺序是不一样的,排序的结构和进场的画面上就会有所不同,这个看似平凡的题材至少能够写出十种不一样的风格。就算结构没有特点,只要我们不选择最多人使用的那个视角,就先赢在了起跑点,至少这篇小说不会是一篇平平无奇的文章。对于编不出曲折感或是没有联想力的作者可以参考一下这样的方法。
如果我们的情节中没有太多的视角可以选择,又不想要落入俗套的话,也能试试把主题反向做思考,用反面教材去刻画正面意义,对读者的所带来的正面反省能量是会比直接用正能量去叙述还来得有看点。这和某种视角切换会有差不多的效果,如果我们把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主题,用反面的方式将他写出来,同样的题材自然也就带出了不同的吸引力,对读者来是多了一层思考空间,震憾感和冲突也会相对大一些,
我们想要写孝顺,就写出一个不孝顺的孩子,想要写爱情,就写一篇没有爱情的婚姻,想要写奋斗,就写一篇拥有躺平人生哲学的主角,由反面的事情带出正面的主题,将原本想写的题材借由与它相反的事件去做描写,效果就会很不一样。当像长辈每天告诉我们外出要小心,开车开慢一点,这都不如我们有一天在路上,看到一个人就在眼前被撞飞那样来的有提醒力。
作业中没提出来但也没点赞的有可能是篇幅比较长,片段不好截取,大部分我就直接在评论区提出意见了,所有人都可以到公告去看一下有没有和自己的问题重复,还有的太太已经点评出了主要的问题,我就不另外讲了,直喻的描写几乎都做得很好,有的文章我甚至几乎找不出问题,但是没有点赞,因为既然是按照所有课堂上的总结来将作业修改到完膳,那共情跟冲突这个也就需要考量进去,可以照前面所说的视角创意去做改变,或是再加进一些能引起冲突的片段。
刚完成一部作品时我们对自己写下来的内容太过熟悉,看了上句就会知道下一句是什么,角色的想法、创作时的概念都还很深刻印在脑子里,这个时候来修改其实是看不出问题的,不仅是因为看太顺了,错别字容易被忽略,许多缺少的铺垫也会因为它已经在脑子里呈现出来了,情节就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第一遍的修改可以直接将文章念出声,确保每一个字都被自己念出来,这样容易把缺字、错别字先看出来,接着把文章放两天不要动,两天后对文章的印象会稍微被稀释,这时候我们才能用读者的角度去看这篇小说中缺乏或是多余的内容。
将文章念出来的好处除了是对错别字审查更严谨之外,在对话的生动性上也可以有所修正,用自己的口吻将对话念出来,多少都能感受到对话是不是过于生硬,在念的时候适量加入一些说话时会使用的助词,也能让对话变得更有灵性。文章修改时需要注意到的问题,在先前的课上都做过了一些讲解,现在我们针对几篇作业上的主要大问题拿出来做修改意见,我有点赞的是我看上去整体上已经没有什么问题,只要再多写多练习就可以了。
王璐对思琪说要告诉他一个秘密,后面注示了神秘兮兮,思琪问王璐说为什么,后面又注示了不解,其实这两种形容词已经和对话重复了,如果不打算描写出神秘兮兮或是不解两种动作出来去强调人物的行为,其实就不需要再刻意用形容词重复一遍。神秘兮兮跟不解这两种其实是很好描写出动作神态的,就算没有写出动作神态,对话也已经能够跟得上语气。
这篇作业整体上没有大问题,画红线的部分是多余的叙述,某些对话后面的叙述对于生动性并不能加分,在第二段父亲的对话结束之后他蹭地一下起身,直挺挺地坐在病床上,这就算是一脸诧异的描写了,再后面的一脸诧异等于是对他的行为做出总结,没有必要,在一脸诧异之后又加上了主角自己的感受,角色的感受说明一般都是作者在替角色的行为做出解释,但其实只要描写精准再配合对话,读者就能看出他现在的状态,不需要再多做说明。而下面一段无比惊讶也可以直接用表情描写来呈现,直接描绘出无比惊讶的表情。
这篇片段作业的问题也不大,把黄色画线的说明删掉,可以减少读者阅读上的负担,不满地、生气地,是多于的形容词,从对话和行为上已经能够看出来他的情绪,赘词的部分我们就尽量少用。其它的黄色部分也是作者对于角色多余的解释,从情节中已经能够看出他的心态和生气了,因为他每天半夜才会回到住处,也是一种解释,内容围绕房子,与他什么时候回家没关系,这句只是说明了他为什么会生气,可是读的人不需要解释也能看出他为什么会生气,所以这边也是一句多余的叙述。
我们不需要帮角色说话,让他自己来演就行,如果他的忙碌是文章的主题之一,那其它的内容里自然会写到他平常需要加班的问题,就更不需要在这边多带一句话出来。
在蓝线以上的这一段对话看上去有点拖戏,不论是在对话之中还是对话之后,都没有能够推进情节的或是强调人物特性的点,这两种要素至少要写出一种,否则就是无用的对话,加上两人的对话语气都比较生硬,像是在照稿念,达娃回答说对,很美的景色,很漂亮的家园,后面作者表达出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她觉得很满意,但是这句话看起来很官腔很客套,加上后面并没有她很满意的表情或是行为去做描写,看上去就会显得有点虚伪。
她第二次回答,不错,能够生活在这么美丽的地方,我们已经知足,感到非常幸福。一个对于生活知足幸福的人而言,难道口吻或是动作中会没有一点开心或是满足的样子吗?但是接下来的转折倒是可以把这一次的回答带出一个解释,她会这么客套,是因为她有心事。如果是因为她有心事所以回答生硬的话那单就这一句对话语气而言是可以成立的,只要去修改上面那一句让她感觉满意的对话口吻或是将她满意的表情或动作描写出来就行。
红色线画出来的地方,是许多作者会用到的手法,眼里带着一丝忧虑,首先忧虑是一个形容词,眼里带着忧虑并不能让我们直接看到这是什么样的眼睛,建议直接把忧虑的描写形容出来,或是加在她漫不经心的对话之中,例如上面几句问答对话,都可以顺带表现出忧虑的样子,可能是回答的跟小马问的问题不同,也可能是根本没有听到他说话,这样不仅能够让前面的对话有些意义,也能体现出她心事重重的样子。黄色的部分建议删掉,这在文中来说也是属于无用的说明。
片段比较长,所以我截取两段主要的多余对话出来。开头进到餐厅首先给了读者一个悬念,老汪带着一朵玫瑰去到一间满是玫瑰花的餐厅,再来半小时后女子到了,两个人开始吃饭,然后你来我往一直到吃完结束,原本以为会从吃饭开始展开更多的情节,或是约会过程中发生什么冲突,可是都没有,从他进门跟服务生对谈一直到吃完饭,既没有提到服务员开头所提醒到的玫瑰花服务,也没有提到他为什么明明知道这里是玫瑰花餐厅还要带着玫瑰花来,中间甚至问了女生说要点什么,但是到结束了都没看到他们点餐,那又何必把菜单的内容写出来呢?
可以说这一篇作业只给出了问题,但是作者没有想要去把问题解开,再来这个桥段的最后一句是玫瑰是喜欢我呢,还是不喜欢我呢,在前面两人的互动中丝毫没有呈现出会引起这个矛盾点的原因,在这句话出现之后,老汪就直陷入了跟玫瑰再之前的回忆当中,但是没有从对话或是任何的行为描写上看出来对话究竟想要体现给我们什么,整个吃饭的片段占到了小说中蛮多的篇幅,如果不能从对话当中去带出主题,或是带出让主角内心产生纠结的原因,建议把整个吃饭的环节删掉。
记得我说的一篇文章的开头尤其重要,如果开头没有冲突、没有风格明确的角色、也没有任何能够吸引读者好奇的内容,这篇开头就没有意义。作业的批改到这边,下面我说一下还能进行修改的方向,先说一下句子文法上的替换。
“使她优美的歌声缓缓地传进了窗内。”
“窗外缓缓传来她优美的歌声。”
第一句乍看之下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将文字的顺序换成了第种句子,这两种效果就会有所不同,第一句更多的是被动式的用法,优美的歌声被传进来了,而第二句是主动性的,歌声是主角,歌声自己传进来了。摆在句子最后面的词汇往往会是句子的重点。我们想要强调的是什么,就把他放到句子的最后去,因为这是读者最后一眼的印象,也会是在他们眼中停留最久的印象。
“他终于鼓起了勇气,害羞且紧张地对我告白。”
“他鼓起勇气向我告白了,看起来既害羞又紧张。”
想要突显我被告白这件事,用第一种句子,将告白放在最后,加重事件本身,想要突显他告白时的态度,用第二种句子,加重对他的描写。几乎是同样的词,但是换个位置却有不一样的感受,这是文字上很有趣的地方,也是我们在叙述的时候要留意的细节,这种描绘文字的能力未必要靠天分,放两天再读的效果也一样,我们读到的跟我们写下时想要加强的地方是不是一样的?如果不是,就应该要调整。
很多人懂得看文,知道什么文是好文,什么文太平淡,但本身他又不会写文,是因为在写的时候不会考虑到这些,但是这些对看的人却是影响很大,所以写完之后先把小说放着,放到我们对句子的写法没有那么熟悉了再拿出来看,这时候我们就会看文,也会知道问题在哪了。在写作上本来就没有绝对正确的写法,只有适合当下情境的写法。我们没把小说写好,大多是因为对事情或人物没有做出合适的表达,所以读者才会看不出我们想要说的重点。
再来是镜头视线的推移,取决于我们想要这篇小说的节奏是快还是慢的,是要能让读者去联想到人物情绪的,放慢他的吸引力的,还是要快速推过这个情节让读者一目了然。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秋叶》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
很常见的例子,第一种是先让你看,再让你想,我们先看到了后园,接着知道后园里有一面墙,墙外首先看到了一株枣树,再拉近一点,发现另一株也是枣树。先撇开原作者描写这两株树时的心态,我们第一眼看到这样的句子,是慢慢前进的,跟着镜头一层一层拨开他家的后院,期待下一句话会出现什么画面,当一株枣树出现之后,另一株出现的竟然也是枣树,读的人可以有不同解读,我感觉到更多的其实是人物的落寞感,因为除了枣树,也就只有枣树了。这也是一种借景写情的手法,我不写我的心情,只慢慢让你看到我看到的东西,而枣树自然是作者心情的象征物。
这种描写手法的好处是一镜到底,不会让读者产生画面感的跳跃,第一句里面我们能看到的景至少有三处,后园、围墙、跟树,画面是一帧一帧慢慢带过去的,不漏掉任何镜头,第二句其实我们就是直接看到两株枣树的画面,我们会想到的是树,而不会注意到其它两种景,更不会去想到带镜头的过程中主角的内心活动。不只是景,对于人物的描写也是一样,我们想要让读者多专注在人物上面,就要连着镜头去带,而不是直接跳跃着写。
我留意到他的手指有些粗糙,拳头指节隆起,手臂上钢条般的肌肉有着一条长疤。
这是用镜头推移的手法从男人的手指慢慢向上延伸到他的手臂上,镜头没有落下任何一个部位。
他像个健壮的运动员向我走来,手上还带着疤。
第二句给读者的感受没有第一句那么细腻,重点放在疤,画面是跳跃的,就是从他整个人一下子跳到了疤上,第一句是我们在慢慢创造,在描写人物画面,由远至近,第二句是画好了人物的样子,将人物直接放在读者面前,不能说哪种更好,全看这个人的描写对于主题来说是不是重要的,任何小说中呈现出来的快进或是慢播,都要根据重要性来替读者编排,已经写好的片段当中有没有想要慢进头对读者播放的句子,可以试着去用推进的手法去修改。
他慢慢走来
他慢慢地走来
再来说一下赘字跟口语化的问题,上面两句都可以,但是第二句明显不够自然,既然提到了,我顺便说一下让简书中所有伯乐最困扰的事情,就是“的得地”的用法,很多人不会使用正确的写法,但偏偏又很喜欢在句子里加上“的”这个字,这完全是增加了伯乐在审文改稿上的负担,因为你们写了我们就得去修正,那还不如不要用,很多句子就算不用“的”它也是一个句子,而且念起来会更自然更流畅。
像这样将文章中的可能赘字先搜寻出来,删掉并不影响整句话的意思那就删掉,提升文章的流畅跟自然度,减少读者跟编辑的负担,尤其同一个句子尽量不要用到两次,比如最后面的片段:看到他们的母亲,对他们的奶奶的态度都很差,把不需要的拿掉,改成流畅的句子,看到她们母亲对她们奶奶的态度都很差,不论写的用法是不是正确用法,可以不写的时候删掉。下面是几个常见到的赘字,再加上之前提出的比喻性词汇,每一个能修改成直喻的地方修改,能删掉的赘字删掉,让小说中每一个段落、每一条句子都做到最大化的提炼和精简。
赘字:●的●地●着●了●然后●便
比喻、揣测、说明:●可能●看起来●似的●感觉●好像●像是●似乎●想●猜●仿佛●如果●也许
最后再用下面这四种提示去看一下完成的文章,每一次修改时都要重新审视一遍,几次之后在写的过程中自然就会去留意这些问题,之后的修改过程也会减少。
●冲突效果够不够
●有没有赘字
●人物性强不强
●画面感重不重
最后说一下关于伯乐专题的投稿标准,每个伯乐的眼光不一样,也不是每一个伯乐都会亲自审稿收稿,如果你们的文在投稿出去之后被伯乐拒稿了,未必是文章存在多大的问题,也可能是写的风格或是题材不符合这个伯乐的口味,在投稿之前研究一下每一个伯乐专题收录的文章,是不是跟你们的文章风格相符合,对外投稿也是一样,每一个平台或是纸媒,编辑的喜好度都不同,在选择专题投稿的时候对症下药能省去两边的时间,被收录的机会也会更大。
排行榜的名次并不能完全代表你们的文章好坏,在简书上有太多的条件会影响到排名,千万不要因为排名低就觉得写得不好,也不要因为排名高就骄傲,更不要因为评论区的吹捧就自抬身价,他们捧你是因为你人缘好,或只是想要找个地方抢镜头,未必是因为你写的好。我说的很直接,但因为大家都还是写作新人,在进来前又是推文还不到三次的作者,我说的这些只有这个时候对你们才受用。之后你们会越写越好,上榜频次越来越多,到时候还有多少人会再认真听写作,认真修改自己的文章,还有多少人能在意文章胜过在意排名,这些都不知道。
如果说要你们专注在文章,不要专注在别人的评价或是排名上,其实都是空谈,就像哪一个出书的作家会不想要得到诺奖呢,但是在追求这些的前提下是先把本身的能力做好,我宁愿你们一开始推文都没有好成绩,这样你们才有一直往前进步的动力,如果想要比较,就跟自己前一次的文章比较,永远把最好的成绩跟质量放在下一篇。我也常常说,文章写出来就不是我们的,是好是坏、要怎么解读都是读者来决定。
所有的修改工作都要在一篇文章推出去之前就准备就绪,然后我们就开始准备下一篇的事情,将这一篇得到的批评放到下一篇去做改进,不需要在已经推出的文章上钻牛角尖了。这一期所有的课就上到这里,如果之后对写作有什么问题,只要不叫我老师,都还是可以来问我,用你们学习到的东西开始写作,一边写一边培养创意跟经验,写作就像练字一样,只要有练就一定会越写越好,也谢谢你们每个礼拜都很有耐心听我说话,还很有耐心写作业,希望之后会常常看到你们的作品,看到你们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