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原译)“先王有至德要道”─是孔子对先王的敬重,也是以身作则,把孝道融入教学。
(反之译)“先王有至德要道” ─倘若孔子一开口就告诉曾参:“你仔细听好,我今日要教你人间至高的品德和重要的实践途径”。那就有失师道,顶多是经师而够不上人师了!
(二)
(原译)曾子听闻孔子的话后,赶紧从座位中站起来,表现出十分的敬意表示要洗耳恭听,对师长教诲丝毫不敢怠慢,并谦恭的说自己不聪敏,还不知有如此的帝王之道,敬恳老师赐教。
(反译)听闻孔子话后,如若曾子不是十分恭敬的站起来请求赐教。而是换另一种方式:他仍旧坐在椅子上,懒洋洋的问老师:“这个题目要不要考?”或者说:“我已经听说了,当然知道了。”甚至于笑嘻嘻地说:“老师已经说过好多次了,说一些新的吧。”这就成了学生胡闹,而老师啼笑皆非?
(三)
(原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孔子直接说出结论,用意在醍醐灌顶。在曾参注意力集中时,先把重要的结论说出来,这不是一般的“灌输知识”,而是使人醒悟或者获得启发的“灌输智慧”!
(反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孔子直接给出了可以让曾参醒悟或者获得启发的结论。假定曾参却还是一连串地提问:这是为什么?有没有实证?能不能举例说明?……恐怕有效的教学活动,也将要受到严重的破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