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了微信,我的手机变得越来越繁忙,更换的新手机,容量越来越大,大学、中学、小学、家庭、公司、孩子教育、各种组织和机构等等,琳琅满目的群组织中的呼唤与应答使人有些应接不暇,只要有网络,打开微信,再远的人,也没有距离感了,哪怕只见过一面的人,加了微信也不觉得陌生了。
一个微信群就像一个浓缩的新世界,好的、坏的,消极的、积极的各种信息,应有尽有。微信的时代,好像每个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成为被信息轰炸波及的对象。
微信的魅力在于:你可以主动且自由地展现自己(内容和形象不论真实与否)。一旦主动发出的朋友圈得到了呼应,那么个人的成就感、存在感、虚荣心就得到了极大满足,愉悦度、幸福感骤增。
微信的困惑在于:那些被动收到的各种推销、各种点赞要求、各种浓汤灌输、各种转载感叹、各种闪显释放,甚至各种赠好运送诅咒,等等,令人疲惫不堪、不胜其烦。
微信无疑方便了我们了解世界和他人,微付的出现也方便着我们的生活,但是大量使用微信,辛苦了我们的手、我们的脖子、我们的眼,损害着我们的健康,更可怕的是冲淡着我们的亲情。
私信、群、朋友圈、各种订阅,像是一个立体的信息笼子,牢牢地把个人困在中间,让人又爱又恨,挣扎其中。
彻底删除,不可能,分层设定,又有亲疏远近之嫌,想逃又逃不脱的时候,恐怕只有冷处理了。
对于朋友圈,自己不再主动发布信息,同时也尽量减少翻阅他人信息的频率。我想友情深厚的不会在意点赞与否,相知肤浅的正好借此疏远,未必不好。于是保持安静吧l,把自己从信息堆里梳理出来。
对各种群内的信息,则强迫自己忍住对小红点的好奇,每周轮流点击一、两次即可,大概其知道群内的动静,选择若即若离。当然正在参与群活动的除外,个别长期不互动的群则可以果断删除。
对于私信必须重点关注,迫切的、重要的信息往来,一定是出现在这里的,每天查阅及时回复绝不延误。
虽然这样决定了,还是隐约感到哪里不对头。算了先不深究,把烦恼放在一边,管住手和眼,坚持一段时间。
也许有一天人类就进化得眼明手快、骨头硬了,开口说话、亲密交流都得通过类似手机一样的东西来完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