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一下午的讲座,名为:《从文物看中华文明与创新精神》,西北工业大学博导余隋怀老师的讲座。看到这介绍,第一反应是,博士生导师?如若成为博士生,会怎么样呢。
我和这位老师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同为陕博志愿者。他说人的需求分为:身,心,灵。我也很赞同。灵:灵魂。最近在看柏拉图的斐德罗篇,还有一门关于死亡的公开课,在思考这世界灵魂的存在性。所以听到这里,有点亢奋。
他说,人要成为人。人有个性质是要“利他”。“利”,这个字我就不喜欢。利于人,岂非满世界都是利益?刚刚看到知友提到,室友间的利益关系。曾经我也有想过,一起走,不就是害怕孤单?区域的局限性引导一场缘分的相遇。你所选择的缘分,四年,四年一过,还剩下什么?我向来薄情,因为怕受伤害。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不得不说,这场讲座是一场视觉,听觉的感官盛宴。最触及的,是我的心。
我是浮躁的,浮躁的我在一个人回到宿舍后,不能静下来做自己的事情。听完讲座那个激动啊。啊!我要把自己毕生奉献给文化事业!太有意义了,我要考研,我要做余老师的博士生,在他身边学习。在讲座里听到后的感受与现在完全不同。不是我静下来思考了,而是,我浮躁了。
知乎里有人提到,西北工业大学不好,不适合产品设计发展。而余老师,整天拿着杯子说事儿。今天果真说道杯子了。为了讲到用户对文化的需求,提到,贴上青花的杯子怎么呢?
打动我是是使命感,又不是一两百万。
现在,我稍微安静了一点儿吧。打上一些字,起码,抹去了担心看电视剧而产生的愧疚与疲劳。说实话,我挺累的,身体累,心里,也有一点。我过于地看中别人怎么看。讲座之后,给小禹说我想考研,给爸妈说我想考研。为啥?为文化做一点事,为国家做一点事,好酷炫有没有?像王之炀爷爷,像一位音乐人把中阮传承下去的人。生命里的最后一点气力,三十年的痴狂。我不是他们音乐上的知音,或许说我听不懂音乐。我啊,哭了啊。不是他们的歌打动了我,打动我的,是他们的故事。
唐代,富裕,张扬,自信的年代。人也是,穿着昂贵的衣服,女士穿着袒胸装,骑着斑点马,昂首挺胸走在极宽的路上。每个人都可以自信。那个朝代的人,物。都让人感动,奢侈,豪华,张扬啊。琴盒上也是各种宝石镶嵌。后来不知怎么,一提唐代,就心痛,想哭。唐代的纹样,唐代的繁华,应该,也是属于少数人的吧?
文明,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
我们,守着一个巨大的宝库,文化。
骨子里传承着中国文化的基因和血脉。
用年轻人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产品价值属性:满足用户需求、与市场关联
对我们而言,最应该学习的是设计思维:综合考虑的思维。
多问自己:是不是把问题都解决了?
好奇,纯真,热情,爱意。
带着一颗童心,向上,像善,像阳,诗意地生活。
几个问题:
为什么古代人会在器物上进行抽象的表达?
为什么全世界最早的管乐都是古笛?
标准化的好处在哪里?[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两次颁布法令关于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