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的故事【30】大神(三)上风上水上海淀 补发
小留流第127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是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如图】“三山五园”的位置也是海淀镇的所在位置,“上风上水上海淀”这“三上”如何得来?今天我们聊一聊。
一、上风
前文我们聊过,海淀地处整个华北平原的西北,又是平原的高点,这儿还是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的交汇处,地形独特,又在八卦中位于“开门”的位置,八卦对应的八门中,三个吉门是“开门”“休门”“生门”,西北为“开门”三吉门之一。“大神风婆婆”年年从西北“开门”方向吹来大量干净、清新的冷空气,清洗、滋润着海淀和华北地区的天空。有这么一句民间谚语“有钱不住东南房,冬不暖来夏不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不包括西房呢?就是华北地区四合院的特点,没有后窗户或很小。冬天的西北风吹不进北房和西房,因迎风面是墙,而到了夏天刮来了东南风,刮进北房,和西房的门窗,所以夏天又很凉爽。其余一年三季强劲的西北风直接吹进了东房和南房的门窗,导致了冬不暖来夏不凉。十多年来小留流和松鼠每天晚上遛弯走在“茉莉园”的南北大街时,总是点数着马路东面的门店关关合合,而马路西面的门脸总见不到一间空房子,大家自觉不自觉的躲开东房,足见谚语的正确性。
年复一年“风婆婆大神”吹出干净、清冽的西北风率先洗涤海淀的天空,故海淀为“上风”。
二、上水
大家都知道玉泉山和万泉河的泉水,但这些泉啊水啊的到底是怎么溜达到渤海湾的?海淀镇地处龙的脊背上,地势自然比其他地方高许多,龙头为玉泉山日夜不停的喷吐着清冽的泉水,古称“玉泉垂虹”你想吧这泉水都“垂”成什么样了?这泉水一“垂”就是几千年。有朋友问了,海淀有许多低洼地段怎么说能是龙的背部呢?朋友莫慌我们一起走到高处看一看,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那么老高的地方为什么有“青海湖”“纳木错”等等湖泊呢?高处的地方太大了,自然也有相对低洼的地方。海淀也如是,龙头喷出的泉水撒在了龙背上,自然有淤积那就是“洩水湖”“三角地”“大坑沿”了。但是龙背就是龙背大量的泉水一定要流出去的,是怎么个流法呢?一部分哗哗的泉水涌向了南面,顺着“高梁河”就进了北京城了,在城里一通的转悠后才去通县。还有大批的泉水蜂拥着去了北面的畅春园,过圆明园,还恋恋不舍的在清河玩耍溜达呢,水大的时候还有泉水冲过青龙桥走肖家河去清河,再后才是“温榆河”“潮白河”齐聚一堂奔赴渤海湾。龙王大神喷出的玉泉和万泉之水,兵分两路一南一北,像母亲一样哺育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故海淀玉泉和万泉称为“上水”。
三、上海淀
“上”顾名思义,一定是源头或高处,站在高处的“土地大神”,它把华北平原的高点设在了海淀。打个比方,你在“玉泉”源头滴上一滴水,甭管它向南流还是向北流,你就玩命往渤海湾跑吧,一定能见到这滴水在渤海上溜达呢。
“上海淀”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无论哪个朝代的领导大神们,也总爱站在最高处,尤其是水的源头,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人都懂。相传金朝的金章宗时就在玉泉山有行宫,到了元朝更是大神们的避暑胜地,建有昭化寺,明朝时又曾建了,上、下华严寺,“老康”时期,索性就扩建成了园子“静明园”,难怪从有记载的公元九百年的辽代开始,领导大神们就抱住了玉泉不撒手,当然了现在还抱着呢。所以海淀这儿住着土地大神和历代的领导大神,故为“上海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