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语症康复失语症是“语言”(language)交流能力受损,听、说、读、写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建议对失语症患者进行言语语言训练。脑卒中早期应对患者听理解、口语表达、复述、命名、阅读、书写等障碍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简单听指令、复述、命名、抄写等训练。口语交流严重障碍的患者可以使用文字或交流板交流。
语言训练
建议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早期开始语言训练,并适当增加训练强度。
每周约 19 小时的强化治疗,其疗效优于约 7 小时的常规治疗。但关于语言治疗的最佳次数、强度、时间分布或持续时间等尚未达成共识。
旋律语调疗法
失语症患者可以使用旋律语调疗法(melodic intonation therapy,MIT)。该疗法包括音乐治疗的两个主要部分:旋律语调和有节奏的左手拍打,最后到短语复述。使用 MIT 治疗失语症是有效的,但并不优于标准的语言治疗。
强制性诱导
强制性诱导失语症治疗(constraint induced aphasia therapy,CIAT)也是有效的方法,其应用遵循三个原则:
①短期内使用强化练习的疗效优于长时间较低频率的练习;
②可迫使患者使用他通常无法使用的口语交流方法;
③治疗关注于日常生活中的相关行为。
小组治疗
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小组治疗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方式,可使语言治疗的资源最大化。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立即进行小组治疗,疗效优于延迟的小组治疗。参与小组治疗可能会改善交流和语言方面的能力。小组治疗在失语症的各个治疗 阶段都可能有效,包括在社区的失语症小组治疗。
非入侵脑刺激技术
使用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如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可能会改善慢性 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理解及命名能力。使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可以改善慢性失语症患者的命名能力。但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若作为失语症康复的常规辅助手段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据支持。
药物治疗
可以考虑言语语言训练的同时联合个体化药物治疗,但目前没有可供常规使用的具体药物方案。
计算机系统治疗
可利用计算机系统治疗失语症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交流能力和语言功能。计算机治疗可作为言语语言训练的补充手段。
健康宣教
通过对失语症患者本人和家庭/看护者进行宣教,不仅能够增加相关知识, 还可以对患者参与社会活动、在家庭中进行自我调节起到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http://www.nhc.gov.cn/yzygj/s3593/202108/50c4071a86df4bfd9666e9ac2aaac605/files/674273fa2ec049cc97ff89102c472155.pdf